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新闻
“周京新画展”在盐城开展
前 言 在当代多元共生的水墨画坛,周京新先生以其凝练澄澈、自成一格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他在笔墨运用上,深入钻研经典,汲取精华,进而重构当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艺术风貌,更为当代水墨的审美走向注入了全新活力,影响深远。在笔墨表现的探索之路上,先生不断突破自我,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将图、形、笔的关系巧妙融合。在塑造笔墨造型时,深入挖掘物象的内在质感,精心演绎空间关系,最终形成了极具表现力与鲜明辨识度的“水墨雕塑” 风格,为水墨画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建湖美术馆以深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
[详细+]
2025/04/28 09:22:36
来源:
网络
编辑:
静愚
“黑神话:悟空”: 以无尽的视觉想象构筑丰沛的图像系统
“黑神铸炼”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一个动态影像与游戏的文化产品,如何在特定的美术馆空间展示,让观众真切地体察到“黑神何以炼成”?近日,“黑神铸炼”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以游戏《黑神话:悟空》为核心,打破数字艺术的虚实壁垒,在实体空间重现游戏中的经典叙事与角色、场景、道具等内容。展品包含游戏场景原画、角色原画、采风照片、模型、雕像、周边衍生品等900多件。从直面天命的恢宏意境,到人、神、妖、魔的细腻塑造,游戏制作团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
[详细+]
2025/04/28 09:19:46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胡同里的艺术能量馆
“胡同里的艺术能量馆”系列活动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供图 为进一步推进名城文化资源与名校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青春活力融入首都文化建设思路,将美育深入社区,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北京东城区开展“美育进社区”创新实践,在2024年推出了“胡同里的艺术能量馆”品牌。通过深入社区调研,探索艺术融入生活的美好愿景,以期用丰富的社会美育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胡同里的艺术能量馆”活动由笔者带领13位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东城区8个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文化空间,针对社区内不同群体持续展开了
[详细+]
2025/04/28 09:17:3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科学思维碰撞艺术情怀
展览现场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学科交叉融合成为趋势的当下,近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美创未来”培知美育教学成果双年展暨首都高校美育学术论坛,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尤其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此次活动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核心,聚焦学科交叉、数字赋能、社会服务、文化传承4大方向,通过百余件优秀美育作品与多元教学成果展示,生动诠释工科与美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展览中,工科生的作品尤为亮眼,充分彰显了理性思维与感性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匠心独运的立体书,突破传统书籍的平面限制,凭借精妙的结构设计与细
[详细+]
2025/04/28 09:16:0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陈大羽画鸡 | 美润心田
鸡雏喜成群(国画) 93×68厘米 1963年 陈大羽 中国美术馆藏 陈大羽是我国大写意花鸟大家。齐白石对他赞赏有加,称其为“赵吴之后,独见陈君”。陈大羽尤善画鸡,民间有“白石虾虫悲鸿马,可染水牛黄胄驴,苦禅老鹰大羽鸡”的说法。他笔下的鸡笔墨洗练,意趣丰富,有着独特的美感。为了画好鸡,陈大羽曾画过习作上万张。他喜爱画鸡、常年养鸡,还经常到养鸡场观察鸡,了解鸡的生活习性。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鸡雏喜成群》作于1963年。画面描述了两只母鸡带领一群鸡
[详细+]
2025/04/28 09:14:29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敦煌画稿是如何生成的?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 胡素馨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简称《敦煌画稿》)一书经过20年漫长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文简体版近日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对于每一个研究敦煌壁画,或是对敦煌壁画创作过程感兴趣的人而言,这本书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该书英文版《视觉盛宴:七到十世纪中国和中亚的佛教壁画实践》于2004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所长胡素馨教授多年系统分析、研究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本、绘画草稿、粉本等,考察敦煌壁画的制作方式的心
[详细+]
2025/04/28 09:10: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审美的共相和殊相——评马萧新书《好画500年》
当21世纪的观众驻足于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欣赏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往往将其视为天才灵感的迸发。这种将艺术创作简化为纯粹个体精神产物的认知,恰是马萧在《好画500年》中探讨的有趣议题之一。作者通过对15至19世纪末的欧洲艺术生态的系统考察,揭示了在赞助人制度构建的规则框架内,艺术家以创造力突围的永恒博弈。这种动态平衡的打破与重建,恰恰是艺术史最有魅力的一面。 在文艺复兴至现代主义兴起的500年间,审美趣味的形成始终是赞助人与艺术家相互角力的产物。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绝非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是多方力量
[详细+]
2025/04/28 09:08:16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这就是中国画》:让美术史走进大众生活
《这就是中国画:500幅宝藏名画读懂5000年中华文明》 马子雷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就是中国画:500幅宝藏名画读懂5000年中华文明》(简称《这就是中国画》)一书,带领读者走入一个由笔墨丹青构筑的艺术世界。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中国画的美术史读物,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审美对话,一次对中华文明的深情回望。 传统的美术史著作素以学术性、专业性见长,内容严谨却略显枯燥,普通读者很难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这就是中国画》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以轻松活泼的笔触,将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娓
[详细+]
2025/04/28 09:05:4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拍X光、照CT,青铜器修复中的“黑科技”
工作中的张珮琛 受访者供图 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历经岁月沧桑,许多出土的青铜器文物都出现残缺、变形、腐蚀等病害,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科技手段在青铜器修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传统修复技艺注入了新活力。张珮琛作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国家级非遗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亲身经历了科技赋能青铜器修复的诸多实践。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涵盖了清洗、除锈、矫形、拼接、刻纹等10余道复杂而精细的工艺环节,这些传统技艺是修复工作
[详细+]
2025/04/28 09:03:47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考古广西”丛书发布
4月18日,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承办的“考古广西”丛书新书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丛书汇聚了数代考古人的研究成果,是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普及化呈现,向世界展示广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介绍,“考古广西”丛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心策划的“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程”系列作品之一,是继“我们的广西”“文化广西”“非遗广西”“自然广西”等丛书后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考古广西”丛书是全面系统介绍广西考古遗存的普及读物,共10册,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和权威专家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通俗易懂的叙述和大量珍贵的高清图片,生动展现了广西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丛书涵盖史前洞穴、贝丘遗址、秦汉城址、唐宋窑址、花山岩画、靖江王府王陵、明清边海防设施以及各时期典...
[详细+]
2025/04/28 09:01:59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上一页
1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导航
全部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收藏资讯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会活动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