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 印史溯往录之一缘起 61×136cm
一
一代宗师沙孟海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留下了煌煌功绩,在他老人家身后,我们后辈门生子弟遵其遗嘱,在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提高和普及方面,尤其是在中国印学方面,也作出了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比如沙老号召百年名社西泠印社要打造“国际印学研究中心”,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推进当代中国印学、金石学的健康发展,力求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二)是强调国际化和世界性,推动中国印学篆刻学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
回顾西泠印社近20多年来不断进步的学术艺术步履,我们提出的“重振金石学”“诗书画印综合(兼能)”,和2000年创立的“大印学”(学科交叉·文明交融),2021年提出的“世界印章史”“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图形印项目,以及关注篆刻学学科建设、金石学史与印学史等等,背后都蕴含着追随沙孟海先生当年努力探索前行所获得的学术视野、宏大格局、贯通古今中外并甘为时代前驱的意识。
沙孟海先生对家乡宁波有深厚的感情。1992年他还健在时,即创办了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沙孟海书学院”,近30年来活跃在全国书法篆刻界,不断以高端、前沿的姿态引领时风,在业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遵从沙老的嘱托,我也因有此因缘而接手了一个报效师恩的重要学术平台,并可以据此引领当下国内国际的沙孟海研究甚至使它关联到书法学学科建设的高度,从而使“沙孟海”这个名字,在当代学术史上获得永生且万年不朽。30年后的2022年7月,宁波外滩新马路上,新成立的“陈振濂书学馆”开馆。在开馆式上致辞时,我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取名“陈振濂书学馆”是因为宁波东钱湖畔早已有一座“沙孟海书学院”。我取“馆”为名,是基于在语词上看,特意取“院”大“馆”小,并以之定格,以示师生相随相奉之意。二是在宁波早已经有我的名字命名的书学馆,又有文艺大师工作室,这几年一直很活跃。端赖同事们努力工作,频度很密、发展很快。但我们组织策划的所有活动,都要以“沙孟海书学院”为领衔或主要参与。三位一体,以显示这是在同一杆旗帜号召下、同一种学术思想理念指导下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的重要学术矩阵。这样的“矩阵”,在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联书协的支持下,于“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宁波文化走出去,创造全国影响世界影响而言,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刻不容缓的。比如这五年来,由宁波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主要担纲、西泠印社主导并全力推动的《世界图纹与印记/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一带一路》总共三届“图形印创新实验项目”展览,作为国家交流项目,6月9日先到纽约联合国总部,6月27日到瑞士日内瓦,再到巴西金砖国家文明对话,到日本大阪世博会,再加上中东欧、南美哥伦比亚,迅速形成了国际化格局,以此来实现沙孟海先生的“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西泠印社治社理想,又是从宁波发源的又具有世界性又属于传统艺术品牌,这个“矩阵”的作用,岂可轻忽之哉?
二
2025年是沙孟海先生诞辰125周年,为此我们这个“矩阵”又共同策划了一连串成规模的系列活动。
(一)为宁波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积累作贡献。
宁波陈振濂书学馆开馆已有3年多,处于新马路文化街区,又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建筑;作为一个常设馆,它必须具有艺术品馆藏建设的长远计划。从建馆之初,要办一个成体系有规模的书法捐赠展,一直在我们的筹划思路之中。至2025年初,开始落实。总量约在60件,横匾条幅对联横披中堂尺页扇面均有之,它的目的,是旨在为宁波、为书学馆积累一笔丰富的藏品资产序列。而且,为了尊重收藏界的惯例,和确保它今后若干年间的市场价值不有意外变动,捐赠展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唐诗宋词名句格言为主,而不取“主题创作”的形式。这一举措,是对乡前贤艺术巨匠沙孟海先生的礼敬也是在外游子对宁波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祝愿。
(二)为纪念沙老125周年,特地筹划了一个阅读沙老著作传世著作《印学史》的书法札记特别专场,取名曰《“印史溯往录”——读沙孟海<印学史>书法札记》展,共50件。
为宣传沙孟海先师的学术思想,表达对沙老的崇仰之心,以细读沙孟海著作形成札记心得书法作品的形式办一个专题展,这在书法界还是第一次,在名人纪念活动中,也是第一次,所以它在办展形式上具有原创的意义。
沙老的书法著作丰富而发明甚多,而我特别认定《印学史》作为读本和取为书法创作札记的底本,是因为这部沙老的著作在一个时代里影响最巨,普及推广作用最大。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童妪能解、足为印史奠基之碑石。而且其中关于“印学”与“篆刻”概念的分合、早期古玺印时的“印工”姓名、文人治印的第一代当推米芾、明清篆刻印派分列的依据、“浙派”印风崛起的理由等等观点,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尤其是以考古、学术、文史的学者立场论“印学”,与刻印匠人靠技术经验论印学,可谓是大相径庭、截然不同。且沙老既为西泠印社社长,从专业角色上看,似乎也以先推“印学”为宜。
以此来纪念沙孟海先生125周年,我以为非常符合作为门弟子的身份。
(三)沙老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书法篆刻巨匠大师。如果说专门创作沙孟海《印学史》读书札记,主要是针对沙老个人的卓越成果的推介;那么若置沙老于当代史格局中看沙老,究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定位?是开宗立派?是有独辟蹊径之功?是标识着一个历史发展基点?如果只就沙孟海论沙孟海,饶是再伟大,恐怕也是不够的;必须把他放在当时最杰出的印学群体中,去观察去定义,也许才能见出金石永恒、显出沙老当之无愧的拥有真金白银的宗师含量。回忆起来,这一组《篆刻近世录》的创作本无事先计划,可以说得之非常偶然。恰恰是在写完《印史溯往录》50件之后,忽然想起倘若对沙老作历史定位,需要再增加一个近百年、近现代史的视角。于是拟题20目,从缶翁吴昌硕、悲庵赵之谦、二弩老人赵叔孺、黄宾虹、齐白石、海上缶门、浙派王福庵、粤川派四子黄士陵、西泠四子、《印学概论》现象、五六十年代的篆刻活动、来楚生陈巨来张鲁庵、君匋艺术院等等,先以此为背景叙述;再来看沙孟海先生创作的特征:重古玺而不入流派,还有理论文章的《印学概论》《沙村印话》《印学形成的几个阶段》诸多著述,显然是一种以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以文史考古学者身份治印,和以独立的学术立场取法古玺汉印实践,虽只有区区20品,作为一个主题性的展览系列,已足以彰显出沙孟海先生的高山仰止、卓尔不群、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三个展览各有领属。其实它是一个展览中的三个主题性子展览。纪念沙老是大主题,书学馆捐赠展、《印学史》读书札记、近世篆刻史,应该是三个子题。我想以这样的创新姿态,办一个前所未有的复合性书法展览:宗旨是纪念沙孟海先师诞辰125周年,同时兼带着对古代3000年印学史、和近代100年篆刻史的梳理;使一个社会意义上的纪念性的展览活动,不仅具有赏美的价值,也有思想和学问的价值。
陈振濂
2025年6月28日于湖上孤山
主办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江北区人民政府 西泠印社、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沙孟海书学院、陈振濂书学馆、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书法美育馆/陈振濂书法美育馆、宁波美术馆、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宁波印社
展期:2025.8.28-9.14
地点:宁波美术馆
系列展览:陈振濂《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书法学术特展
展期:2025.8.20-9.10 地点:宁波市江北区新马路12、18号陈振濂书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