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华山秋色如画屏

        作者:郑学富2023-12-04 08:14:43 来源:美术报

          蓝瑛 华岳高秋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画家蓝瑛的《华岳高秋图》藏于上海市博物馆,绢本,设色,纵310.9 厘米,横102.2 厘米。此图采取高远法的构图方式,描绘西岳华山的深秋景色,气势雄伟,生动表现了华山高俊浑厚的万千气象。画面远景重崖叠嶂,奇峰突兀,峭壁屏立,直插云天,体现了华山之险峻。中景群山环绕,山径迂回,青松红枫,层林尽染,秋意浓郁。山坡上的一些树木经霜后,叶片或枯黄,或飘落,唯有枫叶流丹,火红一片,松树奇古苍劲,在萧瑟的秋风中愈显生机勃勃。山隈深处一处建筑格外醒目,重楼飞阁,雕梁画栋,显然这是一座庙宇。山崖间的瀑布如白练腾空,飞流直下。近景松柏苍翠,高大挺拔,丹枫迎秋,红叶灿灿。瀑布落下形成淙淙溪流,曲折蜿蜒,其上板桥卧波,两位高士立于桥上,驻足仰观飞泉溅落、秋景山色,倾听林啸阵阵、泉水叮咚,品秋赏景,交流观感,有远离尘嚣、飘飘欲仙之感。

            有诗云:“空山寂静风吹叶,华山秋色如画屏。”金秋的华山,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树将华岳装扮得色彩飞扬、分外妖娆。蓝瑛的这幅《华岳高秋图》弥漫着醉人的秋意,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观者犹如亲临其境,那郁郁葱葱的松柏、浪漫炽烈的红叶与花岗岩山体交相辉映,斑斓的色彩从山脚一直铺陈到山顶,把华山上的每一块岩石都浸染在绚烂的红色中,把整座华山描成了一幅灿烂、宜人的画卷。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那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当代文学家林语堂在散文《秋天的况味》中写道:“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华岳高秋图》正像林语堂所言“秋确有另一意味”“有古色苍茏之概”,古韵悠长。

            蓝瑛(1585—约1666年),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早年以摹古为主,宗法唐宋元诸家,尤以习元黄公望、明沈周最有心得。中年于传统的绘画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笔墨苍劲雄浑,于疏简粗旷的线条组合中表现高峻突兀的江南葱郁之景。钱塘又称武林,后人将蓝瑛和从其学画的刘度、蓝孟、蓝深等合称“武林画派”。蓝瑛作为武林派的开创者,他的风格是用笔粗重斩截而不狂燥,用墨淡洁明净而不浮浅,他画的荷叶皴,颇为时人推许,描写水口,简练生动,尤具自家特色。他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因而不断丰富了创作内容。

            《华岳高秋图》左上方款识:华岳高秋。壬辰嘉平,灋关仝画。似翁老先生玄粲。西湖山民蓝瑛。印鉴:蓝瑛之印。田尗。从款识可知此图作于1652年,画家此时已年近古稀,不可能再跋涉千里去游览华山,所以效法五代时期长安画家关仝画而作。《华岳高秋图》体现了蓝瑛晚年绘画风格,构图气势雄峻磅礴,画风呈多种面貌,或笔墨含蓄隽雅,或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愈老而愈工。笔法苍劲疏宕,伟峻老练,用笔豪迈刚劲、渲染清淡,将华山明丽空灵的深秋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图也是武林派本色的一件代表作。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88(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