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关于艺术设计管理的认识
设计管理作为国内新兴的一门学科,它和管理学、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营销学、企业形象策划等学科有着许多交叉的地方。设计和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关系密切,成为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合作的一个联系环节,它和其他环节,比如:销售、研发产品、企业创新都息息相关。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设计管理谈谈我的认识。 1、专业化、产业化的设计管理 设计从上个世纪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到现在一直都处于研究的边缘状态。现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提升,设计的风格、功能、形式日新月异。表现在建筑与商品上,就是时尚潮流的涌起。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淘汰加速了对设计的需求,设计反过来又刺激了市场,形成循环往复。设计师的状态从成立个体工作室到...
[详细+]
2010/01/05 16:06: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
一、回顾 多画山林隐逸而少画闹市城镇,是中国水墨画的传统。古人虽有宫廷、文人、仕女或市井风俗之作,却向来不占主流,尤其不占写意水墨画的主流。宋以来的水墨画大家,大抵都以山水花鸟名世。这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它的一大缺憾。及至近代,身居商业都会的海派画家,依然是多画花鸟山水--海上的书画接受者们,不论官、商、士、绅,基本承继着老习惯,不出“烟云能供养,书画可清心”的价值目标。约略区别于古人的,不过多求些新异、浓烈和世俗趣味而已。即使画人物的任伯年、钱慧安等,亦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和士人肖像为主,并不很关注当时的市民阶层。这与中国的农业文明、老庄思想、都市的不够发达有深刻关联,本文不述其详。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以徐悲鸿、蒋兆和、黄少强、赵...
[详细+]
2010/01/05 16:05: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之“懂”
如今,城市人的艺术鉴赏能力被大大地低估了,不少所谓的“现代艺术家”和批评家们总在试图代替他们发言。人们对那些缺少本土印记的“舶来品”冷眼旁观,却被冠以“不懂艺术”的“罪名”。人们在这些玄玄虚虚、邪邪乎乎的“毕加索”面前,也确实表现出一种近乎奴性的麻木。结果是:“艺术家”创作出更加虚幻的东西,人们也就更加“看不懂”了。这与艺术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 鲁迅的话...
[详细+]
2010/01/05 16:05: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什么是摄影美?
★ 爱德华·韦斯顿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1886—1958)1951年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摄影美?》,它是一篇讲演提纲。该文题目说的是摄影美,不但阐发了他对摄影美学的见解,也分析了摄影的基本特征。 韦斯顿主张“照相机应该用于记录生活,反映事物本身的物性和精华,不管是抛光的钢或是颤抖的肉体。” 在谈正题之前韦斯顿声明说,要想给摄影美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摄影美的判断因人而异。”关于此文对摄影美的论述,他声明说,只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做的解释。 “为了理解这样的解释,首先必须考虑摄影的三个固有功能: ...
[详细+]
2010/01/05 16:05: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油画:让岁月留痕
油画从西洋进入中国百多年来,一代一代艺术家用写实的笔触记录了历史的迁徙和中国人生活的沧海桑田。 油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传入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在宫廷中流行绘制皇族显贵人物的肖像,有的是外国画师描绘的,有的是由他们的中国弟子完成的。它们主要以其历史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为人们所注意。 中国的油画艺术跟随中国社会历经风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艺术家用自己的眼睛和画笔真实地记录了人的命运、人的表情及其蕴涵的时代情绪,几成每个时代的艺术写真。使观者能在欣赏油画艺术时,从人物的表情中复读中国近百年沧海桑田的历史痕迹。 现实与社会变革,使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把文学、艺...
[详细+]
2010/01/05 16:04: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书法家学者化的三大误区
近年来,不断有人高喊“书法家必须学者化”(即“书法家必须学者型”)的口号,表面看来,这个论调是提醒书家要重视读书,加强学养,不要只顾练字,做写字匠,似乎挺有道理,而实质上,这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它陷入了三大误区之中。 误区一:书家学者,等量齐观。 “书家”,是指在书法方面有造诣之人(若以中国书协会员人数来衡量,目前就有七千人之多)。“学者”,是指在学术上有造诣之人。从概念的内涵上讲,书家的重点在其书作的艺术性上,学者的着重点在其学术的建树上;从概念的外延上看,书家人群中工农兵学商都有,学者人群则主要集中在理论界。显然,书家和学者是两个...
[详细+]
2010/01/05 16:04: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设计之中找寻“中国风”
提到德国的产品,也许你会马上联想到精细和稳重,提到美国的产品,也许你又会联想到宽大和开放,但提到中国的产品,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会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来描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原因就是中国的产品缺乏自己的设计风格。 什么是中国风格?在我们的理解,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而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 有人认为,在现阶段建立不起中国风格。虽然我们承认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中国风格不容易,但是我们更认为现在已到了我们开始建立起中国风格的时候了。中国整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得到全球的注...
[详细+]
2010/01/05 16:04: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设计创造时代
内容丰富、结构立体的《法国时尚100年》来到中国,为我们认识法国设计的百年历程和它所象征的法国文化精神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形象。在中国社会发展、生活变迁的时代,“设计”已成为现实生活需求和生活品质标准的具体尺度,在中国设计艺术方兴未艾的发展形势下,这个展览不仅为我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信息,而且能在设计的文化意义上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设计”是一个集合概念。这个展览总揽了法国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产品、时装、视觉传达等大类与细项,可谓一面“世纪之镜”或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到,“设计改变生活”、“设计造福社会”等关于设计价值的描述不是抽象...
[详细+]
2010/01/05 16:03: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如何理解美国当代艺术
一位艺术家穿着长满水芹的衣衫,同时还展示出一周以来的制作过程。 一部用旧报纸层层包裹着的电话。 在粗糙的画布上,画着几圈简单的彩色同心圆。(例图 《箭靶》 强斯 1974) 习惯上认为艺术应具备某种传统形式美的人,固然无法接受上述的美国艺术。即便心无成见、包容度高的少数读者,若非熟读艺术书,了解艺术家想传达的理念,也是隔岸观花,看得一头雾水。 究竟一般大众,在未经专家引导,又不太可能阅读大量书籍,记忆一大堆艺术名词、理论的情况下,有无便捷之道能够认知、了解甚至欣赏当代日新月异、变幻莫测的美国艺术呢。 有次在国内的博物馆里听到解说员在一幅名画前,详尽地述说着画家的生平传奇,并用极度褒奖但空泛的形容词赞美着作品的色彩、造型。观众虽听得津津有味,但走到下一幅印象派作品前...
[详细+]
2010/01/05 16:03: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重“工”善“艺”传承文化
由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浙江展览馆承办的“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自2001年起,每年一次,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展览吸引了国内23个省市及台湾等地、香港特区的近千户客商参加。俄罗斯、捷克、巴基斯坦、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也有参展。展览水平整齐,展品几乎涵盖了工艺美术各门类,被誉为“天工技艺展新容,万般红紫斗芳”,展览受到各界欢迎,成为城市文化和休闲的特色风景;成了工艺美术、民间手工艺交流洽谈、贸易发展的“平台”。自今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都对该展表示了重视和支持,且直接参与了展览的举办。这为展览朝“品牌化、国际化、规范化”...
[详细+]
2010/01/05 16:01:4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