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公共艺术和民主意识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邓小平同志顺应时代潮流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而民主意识的觉醒又为开放改革铺平了道路,落实到文艺领域则体现为一种宽容精神。如果说,从前不同流派、观点之间的争论是一种敌对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那么新时期的争论变成一种和平商榷,如果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就各自保留、自行发展,即后来所谓“立交桥”的方式,互不干预、和平竞争,假若取代过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用今天的说法,就是文化多元化。诺大一个国家,十多亿人口,那么多民族,加上复杂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数千年的历史,没多元性的文化才是怪事。 开放改革的最大成果就是让中国面对世界、融入世界。冷战结束后,一个多极化世界呈现在眼...
[详细+]
2010/01/05 16:14: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设计是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
现代社会人类的一切生存空间、物质和生活方式,都需要经过精心而富有创意的设计,艺术设计是设计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艺术设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创造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已与国家的经济命运、资源的开发、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问题。从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来看,设计的起源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劳动的分工,其二是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低消耗成为可能。设计的每一次飞跃和进步,都处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首先,因为社会经济发达,社...
[详细+]
2010/01/05 16:12: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西方的“写实”造型给中国画带来的弊端
20世纪初,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出现了陈陈相因、摹古不化的风气,以徐悲鸿为首的画家们针对这种风气提出了“科学写生”、“师法造化”的口号。当时徐悲鸿在其《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中是这样批评道: “夫写人不准以法度,指少一节,臂腿如直角,身不能转使,头不能仰面侧视,手不能向画面而伸。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攅眉即丑,半面可见眼角尖,跳舞强藏美人足。” 因此,创作了一系列的“中西融合”的中国画作品。可见,西方“写实”造型艺术在当时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证明,这种变革存在着致命的弊端,只会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意象审美丧失殆尽...
[详细+]
2010/01/05 16:12: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对美术展览评选的思考
在当今各级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尤其是国家级大展中,作品能入选或获得某个奖项,是每个画家特别关注并竭力拼搏的事情。因为一旦作品入选大展特别是获得金、银、铜奖,从某种角度来讲,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一种肯定,而且也会使作者得到更多的实惠。由于一幅画就改变一个画家的命运,甚至影响到画家的一生,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情。然而,作品能否入选获奖还得取决于美展评委会的评选。 美术作品是用生动的艺术形象、线条、色彩、明暗、技法及意境等等艺术语言,通过揭示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观者展示和表达出一种情感、艺术精神与永恒的艺术之美,是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观赏、感受、评价特别是进行评选评奖,就很难用具体形象的、精确唯一的标准、公式或方法去衡量,既不是1+2...
[详细+]
2010/01/05 16:11: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与当代生活的三大特点
重在与轻闲的二重性 随着中国经济向市场化逐步深入地迈进,人,作为物质世界的精灵体和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与同伴之间于共同生活中的竞争拼搏意识,于共同生存中的求质量意识在加强中日趋成熟,并在成熟的过程中把追求表现得空前绝后。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在传统上它更强调的是和谐与秩序,以家庭为核心,个人服从社会。一个白领(中产)阶层的正在崛起,以及他们于传统生活相比,带有颇多异议的新生活,亦同时宣告了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更多倾向于“重在”西方文化的个人自由与权力的趋势。不过全球化的过程永远会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所以已经在经济上取得大成功与小成功的这类领先者,是不可能在现有的成果上憩息的,除非他们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他们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投资与更大的风险,在高科技的日...
[详细+]
2010/01/05 16:11:3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简析
“后现代主义”在今天已不是最时髦的标签,但是,人们似乎一时也难以找到超越它的概念。对于中国设计界来说,后现代主义或多或少还是一种新东西。这种新东西中到底潜藏着什么样的观念和立场,其中又有哪些可供我们参考借鉴,这一切仍然有待于理论界去总结和反省。笔者不赞同对源于欧美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进行简单的风格上的抄袭和摹仿,而希望能由后现代建筑及后现代产品设计在西方的早期发展入手,努力挖掘出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一西方设计运动所蕴藏的思想含义。 从表面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折衷调和,玩世不恭,没一点正经,但从其思想背景来看,它又是严肃认真的。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源起于对两个重大时代问题的思考:1、设计如何与传统展开对话;2、艺术及设计如何与消费文化共处。这两个问题...
[详细+]
2010/01/05 16:11: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前卫艺术的穷途末路
前言:理论界的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一段古希腊的故事--有个人无缘无故地放火烧了神庙,法官问他为什么要烧神庙,他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出名。法官说,现在判你死刑,但不留下任何记录。这一故事给我以启发,所以本文中提到的作品包括理论家的言论,都不标明作者姓名。 2000年是中国前卫艺术最为火爆的一年,这不仅表现为能在"上海双年展"中登堂入室,进入主流社会;而且在"外围展"中更是堂而皇之,公然对抗。前卫艺术风风火火闯入新世纪。 前卫艺术家,一般都被看成是艺术界的"另类",他们也确实是"另类",因为有许多行为不能用常理去理喻。他们活跃于各种艺术活动中,往往惊世骇俗。对他们有这么一种认识:&qu...
[详细+]
2010/01/05 16:11: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形成之背景及原因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艺术设计 “后现代主义”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鉴于本人近来对一些有关后现代主义的文字记载及理论、评论文献稍微有所涉猎,加之自己对艺...
[详细+]
2010/01/05 16:10:4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谈传统艺术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借鉴与应用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今天,各种不同形态的传统艺术是构成艺术多元化和创新感的源泉。 在众多的具有“现代感”的首饰设计中也出现了大量“传统”的图样。实际上,每个时代都是传统的延续者,同时也是现代的创造者。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传统艺术,并将传统艺术较好地应用到首饰设计中,为首饰的个性化提供大的发展空间。 在人们追求个性时尚的今天,首饰设计注重以结构力学原理为基础,发展出很多非对称式的结构,意在表现主体主义、结构与空间的次序、结构及力学上的美感。古罗马的装饰浮雕,中国明清式的通花镂空雕刻、传统的祥云图案,西方哥特式的尖顶建筑、原始部落神秘图腾等复古造型元素仍被反复运用于首饰设计中。人们从古老及现代的象征符号中寻找独特的个性...
[详细+]
2010/01/05 16:10: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儒学的世俗化与大众化
儒家做人以“孝”为本,可现今不孝敬父母的事却常常见于报刊;儒家提倡诚实做人,以诚待人,可现今人与人之间缺少起码的信任;儒家恪守“忠恕之道”,既要求“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一个人即便不能做到尽自己所能积极地帮助别人,也决不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更不可以妨碍、损害别人,可现今助人为乐的现象却并不多见。诸如此类在儒家看来不可设想的事,在现今民众看来,却不足为怪,不必义愤,这足以说明现今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民众对儒家的道德已相当的淡忘。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呼吁儒学大众化,就是为了改变民众从情感上疏离和拒斥儒学的现状,使儒学走出知识分子的书斋、走出大学...
[详细+]
2010/01/05 16:10: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