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书坛八大蒙人术
当今书坛,“登龙术”、“成名术”之类的文章很多,笔者今天依样炮制一份“书坛蒙人术”,一方面,可供书坛不会蒙人的朋友参考,“学个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书坛不会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经过“冥思苦想”,凑足八条,“排名不分先后,请勿对号入座”。 一、童子深功 自打刚认识书法二字始,就屡屡听到某某书法家“3岁(或四五岁)学书”,“至今已经有30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绍。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时,也画上了一个问号:像俺这样大学二年级二十大几的人了才...
[详细+]
2010/01/05 16:27: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晁海现代水墨艺术散论
艺术简历 1955年出生于陕西兴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始已于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作应邀巡回大型个展10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及上海、广东、江苏、深圳等美术馆珍藏。已出版《晁海画集》、《21世纪优秀艺术家·晁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晁海》。 一 自1998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晁海现代水墨艺术展”,并获得当代美术理论与批评界权威人士的一致称许和赞誉,引起强烈反响,到2005年8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隆重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晁海》大型画册(俗称“大红袍”),并在...
[详细+]
2010/01/05 16:26: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谈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
中国画历来重法度,讲传统。几乎是每一落笔都有严格的要求,要一波三折、用笔如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要平、圆、留、重。用墨则要以墨为彩、墨分五色以及各种用墨技法等,都是从笔墨运用上提炼概括出来的规律。笔墨如此,在造型上更为讲究。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勾法、点法,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有一整套的操作规范。特别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更使中国画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形成一种趋于完美的程式。 相对于西画,中国画对程式的运用远远超出西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画中,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色彩的配置乃至形象的创造,都具有相当的程式化的成分。仅就山水画而言,其山、石、树、水、云等表现技法均是以程式化为基础的高度意匠的表现形式。例如,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米...
[详细+]
2010/01/05 16:26:3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与展望
油画源于欧洲,最早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当时,西方部分传教士积极投身天主教远征东方的扩张活动,他们在传教过程中,有意无意间把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传入中国。作为西方美术主要分支的油画也是在这一时期随之被传入。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封建和落后,油画在那个时代发展缓慢。油画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是在清末民初,大批爱国青年受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渴望摆脱传统的压抑和束缚,希望寻找一条拯救民族绘画日趋危亡的新途径,于是对油画充满了强烈热情的他们远赴欧美和日本等国学习,在接受这种崭新绘画形式熏陶的同时也向国内引进油画技法、介绍油画大家和他们的理论, 大大促进和扩大了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在此后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 油画在中国扎根并逐渐成为一支美术的主要力量。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写实油画是油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组...
[详细+]
2010/01/05 16:26:1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谈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
中国画历来重法度,讲传统。几乎是每一落笔都有严格的要求,要一波三折、用笔如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要平、圆、留、重。用墨则要以墨为彩、墨分五色以及各种用墨技法等,都是从笔墨运用上提炼概括出来的规律。笔墨如此,在造型上更为讲究。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勾法、点法,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有一整套的操作规范。特别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更使中国画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形成一种趋于完美的程式。 相对于西画,中国画对程式的运用远远超出西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画中,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色彩的配置乃至形象的创造,都具有相当的程式化的成分。仅就山水画而言,其山、石、树、水、云等表现技法均是以程式化为基础的高度意匠的表现形式。例如,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斧劈皴、披麻皴、米...
[详细+]
2010/01/05 16:25: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油画——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
油画艺术,在中国走完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这是它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和曲折成长的历史,这是它逐渐融进中华民族血液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油画艺术跟随中国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这些促进或阻挠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都给予它以洗礼,使它得到考验与锻炼。它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1937年是第一阶段。油画传到中国后立即参与社会的文化启蒙。作为外来的艺术形式,它给中国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提供新的美感的同时,推动了中国人的思维变革与社会进步。1938年至1949年为第二阶段。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油画艺术不能得到发展,但已经从事这门艺术的画家们,或在斗争生活中得到了磨炼,为尔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详细+]
2010/01/05 16:25:3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与当代生活的三大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向市场化逐步深入地迈进,人,作为物质世界的精灵体和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与同伴之间于共同生活中的竞争拼搏意识,于共同生存中的求质量意识在加强中日趋成熟,并在成熟的过程中把追求表现得空前绝后。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在传统上它更强调的是和谐与秩序,以家庭为核心,个人服从社会。一个白领(中产)阶层的正在崛起,以及他们于传统生活相比,带有颇多异议的新生活,亦同时宣告了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更多倾向于“重在”西方文化的个人自由与权力的趋势。不过全球化的过程永远会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所以已经在经济上取得大成功与小成功的这类领先者,是不可能在现有的成果上憩息的,除非他们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他们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投资与更大的风险,在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下,掌握此类信息并最终获取高科技的速度、占有份...
[详细+]
2010/01/05 16:25:1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1)
[B]内容提要:本文系作者1999 年5 月26 日在北京大学为文科学生所作的演讲,主要介绍美国学者杰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研究的方法、观点及其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价值,并借助其理论来观照分析当代中国( 包括大陆和台港地区)的一些文化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化是否已经进入杰姆逊所称的“后现代阶段”?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事实上并没有完成,同时试图解释“后现代”问题何以在中国引起热烈争论的原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相互交融的状况,正说明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复杂性。[/B]? 1985 年秋天,美国教授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
[详细+]
2010/01/05 16:24:4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2)
由于杰姆逊教授的影响,一些学者最近一起出了一本论文集,美国的学术杂志Boundary Ⅱ(《界限2 号》)为此刊出专号,1997 年秋出版,编者是张旭东与土耳其学者ArifDirlik 。其中收录的论文作者除张旭东之外,有王宁、卢晓鹏、刘康、陈晓明、戴锦华、唐小兵,还有两位台湾学者廖炳惠、廖朝阳和一位美国女性学者WendyLarson 。这几位学者基本上都以为正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与西方迥异,中国才更适于探讨后现代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现代性本身就与西方不同,所以它的遗产也和西方不同,他们认为中国的后现代性所代表的是对后期社会主义或者是革命以后的现象所表现的一些行为和模式。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论点来证明事实上后现代性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名词,而且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作为一个...
[详细+]
2010/01/05 16:24: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3)
目前不只是山东出版的《老照片》,整个上海似乎也都在怀旧。去年我到上海时,曾见到一家叫做“1930 年”的咖啡店,各式各样的旧器物陈列其中,走进去仿如置身30 年代的上海社会。怀旧物品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月份牌”,这种东西上海二三十年代开始制造,起初是烟草公司、药房等为作广告赠送顾客的。在80 年代的香港,已经有人重新出售这种月份牌。80 年代末,有两位香港学者在台湾出了两册非常有意思的书,就叫《老月份牌》,把收集到的月份牌重新印刷出版。老月份牌这几年在中国大陆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上海。为什么在这么多可供怀旧的东西中,月份牌如此受人欢迎?我想,月份牌与时间有关,它表示的是一种过去的时间,是当时人的时间观念,而这种时间观念是把中国传统的农历与西历混在一起...
[详细+]
2010/01/05 16:24: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