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查常平:以批评为事业
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底线在于:它是否有对个人生命的伤害和是否造成人际共在关系的破裂。艺术在人的精神样式中特有的表现性功能,要求艺术家在表达这些主题时具备独特的智慧,否则,他就很容易以艺术的名义伤害个人生命和破坏人际关系。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些艺术家出于无限的道德勇气、牺牲自己的道德形象去向社会揭示上述主题,但是,他必须考虑其表达本身是否会带来对个人生命与人际关系的新的否定性情感积淀。个人与社会的创伤记忆,除非得到医治和宽恕,否则就可能成为施虐他者的武器。至于目前艺术界中的拉帮结派现象,如策展人因自大而排斥批评家的展览介入、批评家为了捍卫自己可怜的物质利益而在同行中设置藩篱、艺术家日益明星化相互出场吹捧、编辑的圈子化倾向拒绝发表不同观点的评论等等,这些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浮渣在现代学术活动中的回潮,致命地制约...
[详细+]
2010/01/06 15:10: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当代艺术全球化在中国的反响
当代艺术是一面三棱镜,透过它可以看到社会的动向,以及在文化领域内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角度上,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首届广州艺术三年展,揭示了推动中国艺术发展的元素,以及艺术全球化的风险。这次展览规模不小,集合了120位艺术家,对十年来的当代中国艺术作了回顾。要知道这种表现方式出现时间还不长,主要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出现;而在八十年代,它借助国际上对天安门事件的同情而蓬勃发展。起初是一种集体的表现方式,在当权者看来是愤世娭俗多于批判,但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自由和开放的渴望。而当艺术家们--当中大部分都甚为年轻--开始为人所认识,开始在国外游历,当其中的一部分名成利就,或当对西方的着迷变成了幻想,这种方式也被渐渐个人化了。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一过程完全脱离了中国大陆各大学府所教授的古典艺术传统。 此次...
[详细+]
2010/01/06 15:10: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在业火中升华”:关于即将到来的亚洲喧嚣的札记
一树二鸟, 一鸟为食忙, 一鸟处之泰然。 ——黎俱吠陀,梵语 今日亚洲这座不断生长的华厦,其观念形态若何?如何对待其中众语喧哗之声?其“观-思-知”的模式是什么?又蕴生何物?其创造性的涌流是什么?艺术实践又如何?其为亚洲版图上的世俗的亦或精神的碎片?那是经验主义的,亦或精神的形态?由于2008广州三年展的双重出发点是“与后殖民说再见”以及“从亚洲出发”,它无疑是充满疑问和困惑的。最显著的例子即是高士明关于中国艺术界的问卷。这些疑问和困惑为“世界中的亚洲”做好了准备,揭示了其中的核心难题:“ 世界之亚洲”是否预示了一种非此即...
[详细+]
2010/01/06 15:09: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后殖民之后”的观察和预感
在描述我们是什么之前,我希望首先说出我们不是什么,我们拒绝什么,我们想要放弃什么。 “与后殖民说再见”是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策展的起点,一个批判性的出发点,也是三年展给自己出的一道难题。这个话题提出之后,我们受到来自不同立场的指责:在国内,许多艺术家不以为然,对他们来说,中国没有惨痛的殖民史,连殖民都谈不上,何谈后殖民,何谈与后殖民说再见?而在国际艺术界的许多权力人士看来,这是明显的“政治不正确”,是右派抬头;甚至,多元文化主义者会断然指出,这是一种向殖民主义的回归,一种新的“大国沙文主义”。 我想说的是,这种把后殖民简单地对应于殖民史的观念,以及这种讲求立场、壁垒分明的政治化论调,恰恰是我们试图拒绝的东西。在后殖民主义...
[详细+]
2010/01/06 15:09: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邱志杰:我在中国美院教什么
我们的每个老学生都知道,在我们的总体艺术工作室,新生入门的第一节课是“舞蹈课”。我会让全班学生把教室清空,所有人排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站立。然后,我要求每个人向别的同学介绍他的名字是哪几个汉字,同时用身体的一个部位来书写这个汉字, 而当他岩石的时候所有的人要同时学习他的动作书写他的名字。游戏规则是每个人的方法之间不能够重复,而一个新的创意是否不算是重复之前已经有过的做法,这要由在场的人共同来裁定。这是直接引用了“头脑风暴法”的游戏。 几年下来重复地做这个游戏,我发现各种方法所出现的次数和几率惊人地相似。第一个人,当然,会自然而然地用他的手指头来书写他的名字,第二个人通常会用头、鼻尖、舌尖之类,第三个人会用脚尖在空中书写。按照排在圆圈中的次序一个个地轮...
[详细+]
2010/01/06 15:08:5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空间就是权力——关于公共艺术的思考
空间就是权力——关于公共艺术的思考 鲁虹 一部文化艺术史告诉我们:古今中外,在任何国家与地区,只要政治事务的决定权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对于公共空间的支配权,也就必然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所以,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许多出现在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品,最初无不体现着少数当权者的意志,而与当时人民大众是很少有关联的。尽管在漫长的时间里,有一部分出现在公共空间的艺术品,被大众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并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公共性”特点的艺术。例如耸立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由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化”建筑最终转换为特定城市的象征,便很说明问题。[1]但这与我们在今天所说的公共艺术并不能同日而语...
[详细+]
2010/01/06 15:08: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政府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如何界定美术馆的性质?
政府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如何界定美术馆的性质? 王南溟 我在《非营利艺术空间:与美术馆的互动》和《标准的非学术:画廊发展的体制障碍》两篇文章中,从画廊,非营利艺术机构到美术馆并结合中国目前的艺术制度状况,作出一些分析,主要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真正为了学术的艺术制度,但这种制度中的每一项的建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不容易还不是经济上无法支持和促使这些机构的出现,而是根本上都没有搞清楚这些不同的机构的不同概念和不同的机构所要从事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业外人士是这样,处于这个专业领域的人士也是这样,我们一直看不到一种真正从制度的角度和法律的角度对中国艺术制度的研究,以之于,尽管现在的艺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其整个体制还是原来的样子。所以就象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一直在改革的过程中,艺术制度的改...
[详细+]
2010/01/06 15:08: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邵大箴:网络时代的艺术与批评
邵大箴:网络时代的艺术与批评 网络时代,艺术仍然会以多种形式出现。艺术家、批评家的观点会有多样选择。高科技给人类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入网络时代之后,艺术创造、艺术展示、艺术市场、艺术欣赏以及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新的媒介、语言和手段,是对传统媒介、语言和手段的重要补充,在某些方面则是重要的更新。无视高科技的发展,给人类思维、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无视网络时代艺术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肯定是错误的,作为美术批评家,必须要适应和研究新情况,在思维与实践两个方面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 对网络时代的艺术和艺术批评,我有些不成熟的思考。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 不要单纯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技术。我欣赏“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rdquo...
[详细+]
2010/01/06 15:07: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现实生存欲求的认同、关注与评判
就中国现时的艺术状态而言,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尤其是裹挟着跨国资本的声威席卷而来的信息化集合,正把中国的社会现实融入一个日益符号化的地球村落。不管这是否是制造了一个“地球村”的幻觉,还是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已有的温壤里寻求到了自己的同道,但这样一个跨时代的文化事实是无论如何无法否认的。从前被压抑在边缘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了各种形态:以往保持“匿名”的艺术家及群体,频繁在国际展览上露面、曝光,成为与西方文化相异的代码,同时也从“飘泊 ”的境遇迈入“富足”的归宿,并诱惑着继来者的不断涌入;“70年一代”的艺术新人类浮出水面,他们对当下另类生存的敏感、参与和表达,有力地展现出新一代人的心灵图...
[详细+]
2010/01/06 15:07: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寻找水墨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
近些年来,周湧一直努力探索的艺术问题乃是:如何用水墨的方式直接表现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进而触及芸芸大众所面临的生存状态。而沿着这样的艺术方向,他显然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人画标准、艺术表达方式与意境构成方式。周湧的这种做法使一些坚守传统中国画艺术标准的人很难理解,所以他们坚持认为周湧的近作不能算是中国画。 对于上述看法,周湧非但没有予以驳斥,反而明确表示他的作品属于现代水墨的范畴,并不是中国画。在一篇强调自己艺术观点的文章中,他敏锐地指出,现代水墨“已完全脱离了中国画的问题范围,并与中国画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应该将(现代)水墨创作与(中)国画创作区分开来。”(注)周湧的这一观点是非常有新意的,这使人们——艺...
[详细+]
2010/01/05 16:39: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