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科学主体论美学与哲学的诞生
李健夫 ----科学人文学派的出现和存在事实 摘要: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现代社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发展理论的引导。《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等系列著作,以马克思的科学整体方法研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体事实,揭示了人生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原理,初步建构了一个美学与哲学的创新体系。这一体系在方法、思维与理论的科学性与现实应用性上,明显超越了旧知识体系,也超越了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形成了一个科学主体论美学与哲学体系,在文化领域则推出了“科学人文学派”。这对现代科学人文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具有本原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整体发展观。 关键词:科学整体方法、科学主体论美学与哲学、科学人文学派、科学的整体发展观 在...
[详细+]
2010/01/22 14:28: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从美学角度看“伟大的心灵”
李健夫 从美学角度看“伟大的心灵” 潘天波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摘 要: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一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关键词: 伟大心灵;审美意识;美学意义 综观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到古...
[详细+]
2010/01/22 14:28: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陈弘: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古代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具有独特的概念和价值体系,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沿用西方的美学理论和标准对之予以解释和评判,但都不能真正领悟其内在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中国古代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从总体上把握中国文化的特点,才可能更好的领悟和解释中国古代美学的内在价值和其独特性。 一、一分为三的哲学观 中国古代美学的许多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一分为三,三生无限”的中国古代哲学观。这种“一分为三,三生无限”的哲学观不同于西方的一分为二哲学观。西方的一分为二的哲学观强调矛盾两极的对立、斗争和转化。这种一分为二的哲学观,认为对立、斗争是主要的、绝对的,事物的发展就是矛盾的两极对立、斗争的结果。因此,矛盾的两极的和谐是暂时的、相对的。而&ldquo...
[详细+]
2010/01/22 14:27: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潘天波:论审美意识语言的对话机制
摘 要 本文主要考察审美意识语言作为潜语言的言语特点、审美意识语言内部系统意识族之间的对话规则和审美意识语言对话所采用的修辞格。以期有利于我们认识审美意识的组织系统的对话形式和对话法则的事实。 关键词 审美意识语言;对话机制;修辞格 人类语言至少可以分为潜语言和显语言两类。早在1919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就区分了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并提出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认为内部语言学所研究的是语言的组织和语言的系统。可惜,后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其实,这里的内部语言就是审美意识语言,本文拟就考察审美意识语言作为潜语言的言语特点、潜语言的内部系统意识族之间的对话规则和审美意识语言对话里的修辞格。以期有利于我们认识审美意识的组织系统的对话形式和对话法则的事实。 ...
[详细+]
2010/01/22 14:26:5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潘天波:美学如何言说“思”与“证”
摘 要:本文试图从西方美学困境切入,力图剖析美学应有的“思”“证”法则,揭示建构科学“思”“证”法则的学科意义,意在使现代美学研究走上科学方法与人本研究相统一的轨道。 关键词:“思”与“证”;困境;法则;学科意义 “思”与“证”是美学里重大的方法论范畴。“思”与“证”既是起点,又是过程。如何“思”?从“上”往“下”“思”,还是从“下&rd...
[详细+]
2010/01/22 14:26: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雕的历程——宋代石雕
宋代的石雕 北宋建政后,采取有力措施恢复战争的创伤,社会经济与文化复苏,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该时代特有的格局。另一方面,北宋政权对外妥协投降,不思进取,对内压榨人民,苟且偷安,消极腐化的生活影响到意识形态,社会充斥各种阴阳五行迷信、儒家性理之说。 道教的复兴也遏制了佛教文化的发展,文学和艺术中反映市民生活的内容日渐增多。影响到造型艺术,也使其丧失了前代雄奇伟岸的气派,趋向于工整、细致和柔美的样式风格。 宋陵石刻早期仍具五代遗风,形象略带夸张,强调气韵。注重写实,生动性减弱,人物端详,面容丰腴平和,缺乏动感。尽管如此,深厚的传统技艺功力,还是能使雕刻家摆脱程式化的束缚,在不同形态的石雕造型中融入个人的独创性及其内心的情感。 中国古碑碣自汉以来,时兴在碑上雕镂各种花纹图案,宋陵的...
[详细+]
2010/01/19 15:50: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雕的历程—— 先秦石雕
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先秦时期的石雕 ◆新石器时代的石雕 距今一万年前后,原始先民告别了采集、狩猎经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转入了定居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从事以农耕和畜牧为主的...
[详细+]
2010/01/19 15:49: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雕的历程——商周石雕
商代的石雕 继二里头文化之后,是二里冈文化,代表商代中期的遗存。这时的石器生产仍占重要地位,当时盛行各种陶塑制品,却罕见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直到殷墟文化时期,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石雕艺术又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晚商著名的人物雕像,还有出自安阳侯家庄1004号大墓的臼石人残像,殷墟妇好墓的376号石人。这些人物刻画细致,服饰发式清晰可辨,是古代雕刻家对社会生活的直接表现,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可供观摹的范本。 商代社会中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动物也是时人崇拜的神灵,因而石雕艺术家尤其善于表现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大型的动物石雕多见于王都安阳殷。侯家庄出土的石鸭,造型粗重,周身有线刻纹饰,是一种不拘泥原形的再创造,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质特征和凶狠的个性,其余细部皆被略去,...
[详细+]
2010/01/19 15:49: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雕的历程——秦汉石雕
◆秦代的石雕 秦代的著名石雕,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有新刻于咸阳横桥的古力士孟贲石像;修始皇骊山陵曾刻了一对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遗憾的是,这些遗迹早已荡然无存。不过我们从上述的迹象仍可看出秦代石刻艺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首先,大型的人体石雕创作是发轫于秦文化,并用作建筑和陵园的艺术装饰。后来这种人体和兽形的巨型石雕,还发展成了后世王公贵族陵墓建筑的定制。另外,建始皇陵还“发北山石椁”,这样,将石雕技术应用于凿刻贵族和富豪纷纷仿效的先例。可见,秦代石雕艺术的确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短暂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瞬。 众所周知,秦俑陶塑是世界古代雕塑的奇观,然而,我们在先秦和秦代的石雕艺术中,尚找不到与之相似的写实风格。石雕的形体要么是粗犷有力的,它具象而不酷似,却具有整体的和谐感;要么,它...
[详细+]
2010/01/19 15:49: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雕的历程——魏晋南北朝石雕
自乐汉灭亡到隋统一的数百年间,中国社会多为风雨飘摇、战乱频繁,人生的苦旅迫使人们必须寻找精神的避难所,于是西方乐传的佛教便在中国的广大地域内获得滋生、蔓延的温床,宗教内容表现形式——佛教艺术也应运而生。 据文献记载,东汉明帝时期就产生了佛教绘画,进入魏晋时期,佛教艺术的创作成为信史,佛教的造像艺术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雕塑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加上异国文化的影响,使得当时的石雕艺术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首先是帝陵石刻群雕,比两汉更为常见,风格样式也性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的代表作有梁文帝肖顺之建陵和梁安成康王肖秀墓前石雕。 六朝的墓表则直接继承汉晋以来的形制,它是在双螭盘曲的底座上树...
[详细+]
2010/01/19 15:48: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