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张泽鸿:“游”与嵇康的美学精神
摘 要:在嵇康的整个美学思想中,“游”是其核心,它代表了嵇康美学真正的品格和精神。在其诗文中,几乎篇篇有“游”。在嵇康看来,“游”不仅是怡情悦性、游目骋思,更是澄怀观道、游心太玄,以目击道存的赏物方式,在天人合一的宇宙情调中体悟人生境界。一“游”字体现了嵇康的独特人生观和审美理想。 关键词:游,境界,审美观照,生命超越 TOUR AND JIKANG’S AESTHETICS Zhang Ze-ho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Anhui University , Hefei 230039, Chin...
[详细+]
2010/01/22 16:15: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内容提要】在回顾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文认为:(1)中国美学史不仅是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也是审美艺术史、审美文化史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2)范畴和命题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3)研究中国美学史,必须以研究主体自己的思路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构,以达到与现代美学的思维性沟通,从更深层次发掘中国美学史的价值。 【英文摘要】This paper traces back to the object and method of the research in aesthetic history in China. The author thinks: (1) Chinese aesthetic history not only researc...
[详细+]
2010/01/22 16:15: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吴世永:美学与文艺学的互补、交融与创新
内容提要:美学与文艺学都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同时又是十分相近的学科。“全国美学与文艺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的众多与会专家交流了美学与文艺学相关信息、探讨了美学与文艺学中的新问题,力求二者走向互补、交融与创新,进而逐渐开创出新局面。 关键词:美学/文艺学/前沿问题/互补/交融/创新 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台州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的“全国美学与文艺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6日至8日,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召开。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交流美学与文艺学信息、探讨美学与文艺学中的新问题、力求二者走向互补、交融与创新。大概可以说,这是近20年来第一次自觉地举办这样性质的会议。...
[详细+]
2010/01/22 16:14:1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人体的形态美
摘要 选择品质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伙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形体美的根本原因。客观事物给人的美感,是以人对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功利价值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人体给人的美感,是以人对人体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社会价值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由于人们不同的主观需求,人体的形态美主要分为才能美、性感美和情态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伙伴通常是人们在婚姻生活中的配偶。由于男人和女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男人在选择配偶时,主要注重的是配偶形体的性感美和情态美;女人在选择配偶时,主要注重的是配偶形体的才能美。形体文化始终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形体文化的发展要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如果社会文明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社会地位的男女平等,也许男人就会象现在的女人一样追求自我形体的性感美和情态美,以吸引...
[详细+]
2010/01/22 16:13: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散论
美学散论〔1〕 前言:重建人之美学,再造美的世界。 一 、美与人 当人诞生于劳动时,美也随之而诞生了。美发源于人,离开了人,美就失其为美的任何一种可能。任何一种形态的美,无论是现实的美,还是艺术的美;无论是物化的美,还是精神化的美,都源自于人并且自始至终都是人化着的。人之于美总是决定性的,只有人才可以说“这是美的”、“这不是美的”一类的话,而不是阿猫阿狗们说的。关于人对美的这种决定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人是美的生产者。关于美的最初生产笔者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美的起源〉中加以了论述,在此笔者还要说的是美的一般性制造。 美是人类一件相当重要的物品,特别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美在...
[详细+]
2010/01/22 16:13: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易传》与书法美学
《易传》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东方原创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天人合一”思想。它试图通过沟通外宇宙与人的内宇宙,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浸润下,书法——这一外延简洁而内涵丰富、层次空灵清澈而又高度抽象的艺术,受到了东方人的青睐,逐渐由形而下的感性层次过渡到了形而上的抽象层次,成为书家抒情写意的高级手段。这种以“象”表“意”的方式正是《易传》哲学精神在具体艺术领域里的渗透和拓展。 一 《易传》作为六经之首、文化原典,“极天地之源蕴,尽人事之终始”,力图能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系辞传》)。它试图描绘出整个宇宙互相联系、变化...
[详细+]
2010/01/22 16:10: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鲁晨光: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
――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 摘要:自苏格拉底倡导的功利美学观因其缺陷,一再被批判和抛弃;而反功利主义美学观解释美感必然性和审美现像总是非常牵强。笔者发现,功利主义和反功利主义之争源于共同的教条:满足是快感的必然原因。如果我们用需求代替功利,或者说用不满足代替满足,那么,要解释各种审美现像就非常容易。为此笔者提出基于反馈控制模型的需求美学。它不仅用于解决美学问题,同时用于解决进化论问题:昆虫和鸟雀为什么觉得某些形式美的问题。文中还通过不少带有艳丽羽毛的鸟雀的图片, 令人信服地证明:鸟类的美感心理和其食物需求相关。 Replacing the Utilitarian Aesthetics with the Need Aesthetics ―― and Analyz...
[详细+]
2010/01/22 15:58: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邓军海:对中西比较美学的几点反思
【内容提要】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比较美学著作命名,是对比较美学的一种误读。中西比较不足以为比较美学奠基;中西二元对立的文化图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以“天人合一/天人对立”来从根本上解释中西美学的差异,疑窦丛生;在比较美学领域称中国文化为审美文化,是一种比较研究的“强人政策”;称中国古代“有美无学”,是比较研究失败的一种表现;着力于探讨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的异质性因素,并不能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反而容易强化它。中国美学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就必须走出中西对立。 【关键词】中西比较美学/比较美学/中西对立/全球化 以中西对立为基本框架、把“天人合一”设定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着...
[详细+]
2010/01/22 15:58: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
内容提要:“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香港发展成熟。它是香港电影人对于世界电影语言系统和电影文化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形式体系,它提供给观众的是在道德教化以外的形式感。暴力美学的形式展示中,各种导演的基调有较大差别,有的导演十分成功地在暴力美学的影片中展示温情的人道情感,有的则更钟情于血腥和黑色。这一电影形态在东西方之间的反馈、振荡式的发展、成熟给电影心理学、电影形式美学、电影社会学以及电影人类学提出了新的、颇为复杂的课题。暴力美学的创作和观赏显现的是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 关键词:暴力美学/原始意象/杂耍蒙太奇 一“暴力美学”的词语发生和文艺社会学问题 “暴力美学...
[详细+]
2010/01/22 15:58: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吉永生:“审美无区分”对“审美区分”:加达默尔美学精义
摘要: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美学想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进而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无区分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与外部世界之间、艺术原作与二次创作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审美区分相反却认为作品绝不同于作品所表现的世界、原作绝不同于对原作的再创作。如果审美无区分能够成立,艺术就不应该被审美区分从人类连续的自我理解链条中割裂开来,判断精神科学是否具备真理事先也就勿需通过自然科学方法的检查。本文重点突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区分在形成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的与理论的诸多困难;2、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艺术游戏确立的只会是审美无区分;3、试图立足于有限性基础去建立客观性的审美无区分学说在美学...
[详细+]
2010/01/22 15:57: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