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明清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画东渐的反应
作者:赵岩 明清之际,西洋绘画传入中国。从史料上看,最早将西画携来中国的是西班牙籍方济各会会士阿尔法罗。他于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将“几张笔致精妙,五光灿烂的手绘圣像”带到广东肇庆,使总督“极其高兴”。从此揭开了大规模西画东传的序幕。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将一幅天主像,两幅天主母像送给皇帝,使西方绘画进入了中华帝国的核心——宫廷。在宫廷之外,传教士们与许多文人士大夫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利玛窦在南京明故宫附近的住所一时成为当时“南京士大夫聚谈之处”。[1]在聚谈中,传教士们向文人、士大夫们展示宗教画,介绍西方艺术的活动成为平常之事。1565年,圣保禄公学在澳门成...
[详细+]
2010/01/22 16:34: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现代中国画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 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现代中国画是在近百年来引入西方美术潮流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出现了诸多派别、主张和新的探索,名家辈出,在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三个画家聚落区 19世纪末以来,上海、北京、广州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凝聚地,加上三地商业发达,便于对内对外交流,因而集中了大批文化人。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画家主要云集于这 3个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画家群。江浙画家群人数最多,著名画家有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海派四杰)、黄宾虹、顾麟士、王震、吴徵、吕凤子、刘海粟、潘天寿、冯超然、吴湖帆、贺天健、王个□、丰子恺、陈之佛、朱屺瞻、...
[详细+]
2010/01/22 16:34: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画为何没有走向抽象
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这也许是石涛成为反思中国美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切入点…… 中国文化讲求用中,温柔敦厚、平淡天真是中国美学的最高鹄的—— “为什么传统文人画家始终没有跨入彻底的抽象?当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世界发生进一步交流的时候,中西美术家都提出了这一疑问。” 翻开《解读石涛》画册的扉页,您会看到这样一句颇具深意的追问。 这时,您的脑海里也许会冒出一连串的疑问,石涛是谁?他在中国美术史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提起要“解读石涛&rdq...
[详细+]
2010/01/22 16:33: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20世纪的中国,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全面转型为特征,整体地沉浸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的中国民间美术,处身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观百年历史履迹,原生形态的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构成民间美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 一 中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整体性的。百年来不断扩展、深入的社会文化变革,以及对“原始生态环境”日甚一日的改造,深重地瓦解了民间美术古风承传的基础,以致今日的衰落现象,难以和历史上不断经历的“变异”相提并论。本世纪的现代化革命,有别以往那种改朝换代式的变革,它建立在生产方式和世界观彻底改变的基础上。其势所及,前工业时代所构筑...
[详细+]
2010/01/22 16:33: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江苏新山水画的崛起发展和超越
新山水画的崛起 人杰地灵的江苏,历代都造就了杰出的山水画大家和超群画派。张璪、董源、徐熙、巨然、米芾、米友仁、黄公望、倪瓒以及明清的吴门四家、娄东派、虞山派、金陵八家、扬州八怪及京江画派,他们不仅是江苏绘画史上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中国绘画史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代初,《山河新貌》画展在北京隆重推出,这是当时全国美术界的一件盛事,其意义在于他们冲破了保守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双重干扰,走上了传统艺术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创作道路,集中体现了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反映新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它标志着江苏新山水画的崛起。 作为江苏新山水画的一面旗帜,傅抱石是当之无愧的开创者。他不仅升华了"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创作思想,而...
[详细+]
2010/01/22 16:33:0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对中国画现状与发展之思考
对当前中国画画坛之现状与其发展,理论家与画家们都有众说纷纭的说法。本人就自己从事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四十余年实践之体会,阐述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要有大国意识。中国是有五千余年发展历史,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中国的文化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长远发展来说,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综合国力强盛,东方文化影响世界的大国。因此,做为当代中国美术家的创作立足点应具备大国风范,树立大国意识。中国的现代科技,现代大工业,大农业、大建筑以及人们的大国意识在不断升华。社会需要表现时代的大作品、大制作,需要博大、深沉、浑厚的大容量作品。只停留在小桥流水、烟波画船、雨细风柔的趣味性、休闲性、娱乐性的作品以及所谓的文人画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是代表不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自春秋、秦汉、盛唐...
[详细+]
2010/01/22 16:32: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易》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周易》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典辩证思维的源头,它的特有的取象思维与整体思维对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绘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易》的认知方式离不开物象,以物象为工具,通过类比、联想和象征,把具体经验普遍化,公式化,进而推诸一切事情,即所谓“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这就形成了《周易》第一个思维特点—二观象取物思维方式。但古经中的《象》中并不存在“意”仓《易传》作者在注释古经时,纳入社会之 理,,突出其伦理的层面,把认识自然与认识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使《周易》的认知视点宏观化,从而形成了《周易》第二个思维特点——整体思维方式...
[详细+]
2010/01/22 16:32: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画的本色与责任
2006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为全国美术界最大的热点话题。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尚有许多学术问题有待理清。6月14日至15日,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画研究院邀请了全国部分专家学者和画家,在京召开了历史题材中国画创作研讨会。刘国辉、李延声、赵华胜、赵力忠、邓平祥、郭全忠、杨力舟、王迎春、夏硕琦、谢志高、蔡超、周顺凯、李乃宙、李翔、苗再新、韩硕、袁武、赵建成、徐萍、邹跃进、周京新和中国画研究院张江舟、赵卫、于文江、范扬、梅墨生、梁占岩、纪连彬、邓嘉德、申少君等全国优秀的理论家、画家与会,就艺术表现与历史真实、主题内容与艺术形式、艺术创作的共性与个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此项工程中的中国画创作做了学术上的梳理和准备工作。 各方支持 意义重大 ...
[详细+]
2010/01/22 16:32:1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指墨画溯源
手指画之创始,仅据唐代张颜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有这么一段记载:"盛唐时期,在一位毕宏,官京兆少尹为左庶子,是当代擅画古松的名家。杜甫曾为他作过'双松图'"。"当毕庶子看到张璪唯用秃笔,或 以手摸素绢。 便问所受,璪答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是毕宏搁笔"。 关于张璪手摸素绢,使毕宏甘拜下风的故事流传下来以后,人们都以为是张璪开手指画先河。清方熏所《山静居论画》记述:"指头画起于张璪,张璪作画或用退笔,或以后摸绢素。"这证明方 是根据《历代名画记》的记载,而加以肯定的。 但是,自唐至清的千年过程中,不但找不到古代名画家中的指头画的遗迹,也不见指画这个名辞和有关于手指画的评论,甚至连张璪的作品也无法考稽。空白了这...
[详细+]
2010/01/22 16:31: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比较诗学的“美学沉思”
赵炜 比较诗学是一门年轻而又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它始于清末的王国维,30年代得到初步的发展,80年代得以复兴。在世纪之交,正是由于其学术视野上的多元性以及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正吸附着大批海内外学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并且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研究的种种方法和观点被广泛运用到比较诗学的研究上,既丰富了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又更加贴近诗学的“人学”本质。 率先提出“美学的沉思”,并且把美学的研究引入比较文学的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学派。以美学的视点对比较文学进行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摆脱了法国学派以考据为主要手段、以国际间文学相互影响的具体史实为对象的旧模式,将比较文学重新界定为超...
[详细+]
2010/01/22 16:26: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