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中国美术史》
古代 古代的石器与玉石工艺 原始社会文化的考古发现,在过去五十年中已积累了一些材料,但由于我国幅员的广大,地理气候条件的多样性,所以目前还在积累资料,并配合大规模经济建设进行整理工作阶段。就已有的发现可以得到的关于美术的若干认识都是比较简略的。 远古时代的绘画和雕塑,尚未发现(苏联和德国都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女神雕刻,法国和西班牙曾发现洞穴壁画)。远古时代的艺术创造能力可以从石器和陶器上看出。 一九二七年在北京附近周口店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猿人”(又名“北京猿人”)的头骨化石。中国猿人的时期距今约为四五十万年。中国猿人是由猿到人的中间类型。在这一震动全世界的发现前后,并曾发现其他一些中国猿人的骨骸化石。在他们居住过的洞穴中并发现了...
[详细+]
2010/01/22 16:47: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
1949年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被放置到了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中,以革命题材为主的历史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齐白石、黄宾虹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大师已经无力再去作出什么更改,但中青年艺术家却是必须要改变的。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画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艺术,它的绘画美学已经有了惊人的变化。 但仍然有不少能够真正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历史画创作,其中石鲁的《转战陕北》和《东渡》尤为重要。它们不仅叙事恢弘、撼人心魄,更重要的是突破简单教条,以传统绘画精髓为时代创作的根本,进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画新样式。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我们不禁会思索: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如此辉煌的历史画巅峰,它对我们现在历史画创作又有何积极的借鉴意义? ...
[详细+]
2010/01/22 16:46:5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魏晋南北朝美术理论概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这个绵延三百余年的痛苦的现实却反而促进了精神领域的高度发展,也给美术的演进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魏晋(主要是西晋)时期,那股从汉代定儒家为一尊的政教伦理风气尚带着强大的惯性而对艺术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论是曹植绘画“存乎鉴者”的作用,还是王焗画孔子弟子图以励人的愿望,都是儒家入世教化思想的反映。就是东晋时期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也都充分地说明这一情况的普遍存在。但这以后,社会的衰微、国家的解体、人之生命的朝不保夕,使得作为统治思想和社会胶合剂的儒家观念逐渐丧失其作用而趋中衰,那种以道释儒而实为道家观念之玄学应运而起。玄学就其本质来说是根源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们为了超越人生的有限而获取对...
[详细+]
2010/01/22 16:46: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先秦哲学家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
[详细+]
2010/01/22 16:46: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对王维绘画地位升迁的美学思考
王维,这位唐代画家兼诗人,无论其诗歌创作还是绘画创作,对中国古代文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绘画领域,王维历经唐、五代、宋元, 地位逐步上升,在明代终于被推崇为中国文人画的始祖。思考王维画地位的变迁,可以窥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与艺术审美观念的变化。 一、王维地位的变迁 (一)、唐代 王维的绘画地位在唐代并不很高。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并序》中将唐画分为神、妙、能三品九等,吴道子独占鳌头,被尊为神品之上等,李思训列为神品下,在神品的七人中,没有王维。与王维生活于同一朝代,又相去半个多世纪,朱景玄的评价应更能代表唐人的看法。无疑这与“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1的传统论画观念有关,也与中国绘画发展的事实相符。中国人物画,历经顾、陆、张...
[详细+]
2010/01/22 16:46: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南宋四家的山水画
从北宋飘摇于中原到南宋偏安于一隅,宋王朝在忧患与懦弱中度过了数百年。得益于宋朝对隋唐科举制度的承继与发扬以及皇族的艺术兴趣与专门性的机构设置,书画艺术在动荡的政治风云中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山水画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占据着中国画史上的绝顶风光,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山水画于魏晋南北朝时已具独立发展意识,但到五代两宋期间方成熟起来,其中南宋以刘、李、马、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更以其独特的面目在画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画院在五代方出现,但宫廷画家却早已有之。在汉朝时就有尚方画工、黄门画者等,唐朝则将画家分为待诏、祗候、供奉三等,至五代的南唐和后蜀则出现了“画院”。北宋初年,宋太祖和宋太宗将画院扩充成“翰林图画院”,分供奉、...
[详细+]
2010/01/22 16:43: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钱锺书对中国书画史论的贡献
钱锺书的著作,主要是论文谈诗,但散见于各书的书画论片断,精辟切肌,有些见解直可谓解开了书画理论界千百年来悬而未决的疑案。借用一句钱锺书评孔颖达的话,中国书画理论发展史“当留片席地”与钱锺书。 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特别擅长于比较研究。诗学界有唐宋诗之分,画学界有南北宗之别,书派则有碑帖之崇。但是“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又极普遍,尤以诗界与书画界的隔阂为深。自从南齐谢赫作“六法”论,以“气韵”论画,直至清王士祯用“神韵”作诗论,相去一千多年,仅在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里,以“韵”通论书画诗文,但亦知人甚鲜。《杨诚斋集》卷七十九《江西宗派诗序》曰:&ldq...
[详细+]
2010/01/22 16:43: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八大山人及其艺术境界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取自《八大人圆觉经》,意为“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据说山人出生时两耳特大,故取乳名为耷子,朱耷一名,亦由此来。朱耷本明室王孙,为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封为宁献王,封地南昌)之九世孙。祖父朱多×袭封为封国将军,父亲朱谋×封为镇国将军。其祖父、父亲皆长于书画,于当世颇有文名。《画史会要记》云:“弋阳王孙多×字贞吉号瀑泉,南昌人,善诗歌,兼精绘事,山水得二米家法,写生更妙,词人之笔,寄情点染,画家蹊径脱略远矣。” 又云:“谋×字太冲号鹿洞,贞吉第六子也,生有喑疾,负性绝慧,山水花鸟兼文沈周陆之长,而好以名走四方,求...
[详细+]
2010/01/22 16:41: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于当前文艺审美理想的迷失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艺出现了一种十分恶劣的倾向,即不少文艺作品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艺在审美理想上发生了混乱和迷失。 有人在批判贾平凹的消极写作时指出:“在贾平凹的几乎所有小说中,关于性景恋和性畸异的叙写,都是游离性的,可有可无的,都显得渲染过度,既不雅,又不美,反映出作者追求生理快感的非审美倾向,也可见出他的审美趣味已堕入病态的境地。”贾平凹小说中过度的性景恋和性畸异叙写,是一种应该引起注意的文学病象。①其实,这种文学病象不仅贾平凹有,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中还形成了一种不大不小的潮流,甚至在不少比较严肃的作品中,也出现了颠倒黑白、颠是纳非的现象。有些文学作品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
[详细+]
2010/01/22 16:41: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风骨论的文溯源与功能分析
风骨理论与传统文化的连接 风骨范畴的历史发展绵延不绝,达千余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艺术理想和美学追求的人,都有对它的提倡和探讨,为它的充实与成熟做出各自独到的理论贡献。就逻辑指向而言,风骨范畴无疑是针对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而来的,但就本质而言,它又不仅止于形式。作为一个总体意识上的审美原则,它是古代诗人、艺术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艺术创作所作的美学要求。由于这种要求深契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内在机理,所以对传统艺术的发展路向具有规范作用,并因此占据了不是每一个范畴都能有的显著地位。风骨范畴所具有的这种审美判断上的普遍有效性,并不是用审美主体在进入具体审美活动之前,具有某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即所谓审美心理定势能解释得了的。它虽是主体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包含着主...
[详细+]
2010/01/22 16:34: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