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悲剧的诞生第三部分尼采
第三部分 一一七、良知的群体刺痛 人类在过去那段漫长而遥远的岁月所遭遇到良知意识上的刺痛是有别于今日,人们只对 某个意念或某个动作有反应,而且都有自尊心。法理学的教授们均是以个人独立与适意的情 绪来作为探讨的缘起,好象权力的根源从初始便存在了。但是在整个人类生命漫长岁月中, 没有比感觉到自身的独立无依更叫人害怕的了;要独行,要感觉那份自主,既不指使谁,也 不受谁的指使,只是单纯地代表个人——对任何人来说,那不过是一种惩罚,而无乐趣可 言,他注定“要成为一个个体”。自由的思想被视为是不安的体现。 当我们把律令和种种法规的限制看作是一种束缚与损害时,从前的人却视自我本位的利 已心态...
[详细+]
2010/05/17 16:49: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悲剧的诞生第二部分 尼采
第二部分 二○、愚昧的尊严 数千年以来,凡是人类所作的最细心的事都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也就是因为这样,细 心将失去它所有的尊严。固然细心确实是必需的,也将是普遍与平常的,而一个较为挑剔的 尝试会觉得这个必需性等于是一种粗俗。正如同一个真理或科学的专制将会提升虚伪的价 值,细心的专制也能促使一个崭新而高尚的人类变成十分杰出。 追示高尚——那也许意味着一种愚行。 二一、致无私的教师 一个人的美德之所以被称为“善”,并不是因为那德行对他本身有什么好处,而是因为 那德行如我们所期许,并对我们及整个社会有好处。当我们在赞美那些美德时,每个人多少 总有一点不自私及&ldqu...
[详细+]
2010/05/17 16:49: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悲剧的诞生第一部分 尼采
尼采 著 第一部分 一、存在客体的导师 无论我以善或恶的眼光来看人,总觉得每个人,甚至所有的人都有一个毛病:刻意倾力 保存人类。这当然不是出于任何对人类同胞爱的情操,而只不过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再也没 有任何比这本能更根深蒂固、更冷酷无情和更不可征服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本质。 虽然我们早已预备习惯用一般短浅的眼光去严格区别我们的邻人是有益的或有害的,善的或 恶的。但当我们来做一个统计,并且多花些时间思考整个问题时,将不敢相信这种界定与区 别,最后便只得不了了之。即使是最有害的人,或许也仍会去关心保存人类(包括最有益的 人),因为他要保护自己,或者用不含人类早已腐化衰退的刺激...
[详细+]
2010/05/17 16:49: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什么是实践美学
【内容提要】作者站在“新实践美学”的立场,认为在何谓实践、何谓超越、何谓生存、何谓审美这些事关美与审美的根本问题上,新实践美学既与李泽厚等的实践美学有别,又与杨春时等的后实践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坚持“美是人对自身的确证”,“审美活动是人借助于人化对象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活动”。 【摘要题】美学理论问题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 【正文】 拜读了杨春时先生发表在《学术月刊》今年第一期上的《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一文,感到双方真正的对话并没有形成起来,主要是文中所涉及到的不少概念讨论双方的理解并不一致。这也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术争论的通病,...
[详细+]
2010/05/17 16:48: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刘成纪: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庄子》是一个常解常新的文本,这和它建基于否定—超越的本体论、建基于怀疑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有关,也和它哲学视野的开放性以及语言方式的暗示性有关。可以认为,这些特点,注定了庄子美学不可能“一语道尽”,而只可能是“一言难尽”。下面,我们对2000年以来国内庄子美学研究的大致状况作一简单评述: 一. 基本理论研究 近年来,思想者从美学史领域的淡出一直被作为这一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学术转向也使基础理论研究少有突破,缺少创造性的理论阐释出现。具体到庄子美学研究而言,仍有以下一些观点值得注意: 樊美筠从哲学之“道”与审美之“道”的差异界定庄子在中国...
[详细+]
2010/05/17 16:47: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张晚林:论精神的表现及美的究竟义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程伊川的“作文害道”说的一个诠释向度 张晚林 (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程伊川的“作文害道”说所包藏的义理蕴涵的全盘揭示与展露,认为二者所关涉的实际上是人的精神生活与圆满的问题。只不过,黑格尔由于沈陷在思辩哲学的传统中,并没有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儒家依道德践履之路却能解决之。本文试图把依道德践履之路而至的最高精神境界称为“美”或美的究竟义,而与艺术分开。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意在不把美与艺术挂搭起来,美是一种实践哲学,人人可...
[详细+]
2010/05/17 16:47: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929年2月,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刘海粟衔教育部命赴欧,使命为“考察欧西艺术”。[1]而刘氏去欧之始,就遇到一个令他难以接受的现实:“近年来日本政府乘中国多故,乘机预拨巨款,力事宣扬日本现代艺术,俨然以东方唯一之最高地位者自居。致欧人一般,亦视中国为过去,对于现代,只知有日本,而不知有中国也。”[2]刘氏目击之下,颇为震动,遂“计划作较大规模之事业,既可表示中国艺术之伟大性,又可开国际酬酢之新纪录。……对于此事之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征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在欧展览,第二步与欧洲各国订约交换展览。”[3]刘海粟非常清楚,在西方举办中国美术展,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才可能具有影响力。而对他而言,说服政府赞助的...
[详细+]
2010/05/17 16:46: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山水画理论《笔法记》是人们研究六朝至五代时期山水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文献。其作者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生于唐朝末年,约卒于五代后唐年间,主要活动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上半叶,“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学识渊博,是我国五代后梁时期的著名画家、理论家。荆浩的《笔法记》假托在神钲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等所谓绘画“六要”,对王维(701-761)以来的山水画作了理论概括,比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其中体现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荆浩的《笔法记》体现了和前人一脉相承的绘画美学思想,但也有不少新的开拓,在山水域功能问题上...
[详细+]
2010/05/17 16:45: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西方形式主义艺术心理学
斯蒂芬·纽顿(Stephen J. Newton)是英国艺术心理学家和画家,任教于北昂布瑞亚大学,其学术专著《绘画的心理特征与精神分析》于2001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七章,研究当代艺术心理学的理论前沿,涉及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形式主义、象征主义、抽象艺术和后现代的艺术心理学。这里翻译的是该书第二章《艺术的形式语言》的前三节,《形式》、《率意形式》和《率意形式的感知》(第四节《知觉中的结构压抑》因篇幅过长未译),主要讨论艾仁椎格有关“率意形式”的理论。安敦·艾仁椎格(1908-1966)是奥地利裔英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他在名著《艺术的隐秘秩序》(1967)中提出了“率意形式”的概念,是为英国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家克利夫&mi...
[详细+]
2010/05/17 16:44:4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尚辉:当代视觉体验中的禅意参悟
荷,是象征中国文人品格的一种文化符号。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大多通过画荷隐寓出污浊而不染的精神操守。也许,在视觉审美的层面上,中国文人画中的荷花并无大区别。而画荷之所以成为历代文人画家吟咏不衰的题材,便在于:一方面画荷的过程已成为中国文化人在宦海沉浮之中荡涤心灵、陶冶情操的精神过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长期修为与锤炼形成独特的笔墨个性,由此赋予相同图式的荷花以不同的美学品格与审美境界。比如,八大荷花的冷逸、老缶荷花的浑朴、大千荷花的洒脱、思聪荷花的凄婉等等,这些荷花形象所富有的美学品格,是画家人生投射的个性笔墨的显现。而视觉图式相似的荷花,也便因这种笔墨个性的投射而不断充盈出新的审美意象。 相对于既成的审美趣味,董小明的荷花并非延续传统的路向进行个性笔墨的熔炼与淬火,而是着力于荷花的现代水墨...
[详细+]
2010/03/24 17:02: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