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中国美学
美术的来源与意义
美术”这一学科名称,在中国已存在和使用了100年.做为一个专门学科,无论是正式的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在中国都明确指向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四大门类.这已经是家喻户晓和熟练使用的词语和概念。 做为一门学科,“美术”这一名称不论是学术研究机构和专业团体,还是艺术教育及普及、出版传播和商业等领域,在冠名的使用上都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学科名称。但由于“美术”和“艺术”做为一百年前从西方输入的外来语它们都源于同一英文单词“art”,在正式的书面表达和对艺术文献原文的翻译上存在着普遍混乱现象,而在西方及世界许多国家的辞典解释和实际运用中,“art”从...
[详细+]
2010/01/22 15:52: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孙子兵法》“势”论的美学探析
张玉勤 【内容提要】《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同时还是一部兵书,同时还是一部集中论“势”的 著作。《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美学发展所产生的审美向度上的深刻影响,最鲜明地体 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上。孙子之“势”既指代“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 更最终指向“战争之局势”,即综合利用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自然形成的对作战 形势的控制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并蕴藉着显明的本体美、辩证的理性美和流动的 力量美。《孙子兵法》之“势”论在美学史上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势”论...
[详细+]
2010/01/22 15:52: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20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
【内容提要】中国的现代性启蒙是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是以个体价值的认定和张扬为主要目标的。因此,中国现代性启蒙的主潮是社会启蒙,而这种社会启蒙的内容与目标跟西方启蒙运动所提倡的理性精神也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社会启蒙任务的紧迫性,个性或审美启蒙的意义在很长时间内被遮蔽、被忽视。但是,以王国维、蔡元培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家从审美角度为中国的现代性启蒙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构成中国现代性启蒙不可或缺的一翼,成为新中国现代性建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进入20世纪下半期,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美学接续了审美启蒙的任务,成为80年代人文启蒙的思想文化先锋和代表。 【关键词】现代性启蒙/社会启蒙/审美启蒙/审美现代性/实践美学 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现代性趋势,即社会现代...
[详细+]
2010/01/22 15:50: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暴力美学”真的那么美?
——审视近期影视及大众文化中的一个热门现象 谈话参与者: 尹鸿: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郝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影视编剧 劳凯声:教育学博士,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的话: “暴力”和“美学”,原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它们结合成 一个新的词——“暴力美学”,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不少热门影视作品、 新版卡通书、动画片、电子游戏纷纷以此作为招揽,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不仅与时尚和 消费有着密切的瓜葛,也成为被争相阐释和检审的对象。“暴力美学...
[详细+]
2010/01/22 15:50: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的美学遗产
兼答逻辑先生 杨曾宪 拜读了逻辑先生的文章《“终结”前的赘语——向杨曾宪、陆梅林诸先生请教》[1],我很高兴他注意到拙文《浅谈美学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 ——兼向陆梅林、朱立元先生请教》[2]中关于“优化”美学“资源配置”论述。这是我对繁荣美学学科的真诚期盼,即希望国内有限的美学研究力量,不要再放到对马克思《手稿》中“美的规律”无休止地翻译、阐释、论辩之中了。正如逻辑先生所说:“两个‘尺度’和‘美的规律’的探究已有数十年,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某一起点,这确实令...
[详细+]
2010/01/22 15:49:4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与艺术略谈
近来我国新思潮中有种很可喜的现象,就是对于艺术的兴趣渐渐浓了。研究美学的人也有了。绍虞君介绍了"近世美学",美学的书也到了中国了。不过我觉得一般普通人对于美学艺术两个概念还有没有完全明白的,所以略微谈谈,藉此引起多数人的了解与兴趣。 我曾遇着几位初听见美学这个名词的人,很不了解美学和艺术的分别,就问着我,我简单地答道:"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艺术是创造'美'的技能。当然是两件事。不过艺术也正是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美学问艺术的关系,譬如生物同生物学罢了。"这个答语实对于笼统,我现在把美学和艺术底内容分开来说说。 (一)美学底定义和内容 "美学"的英文Aesthetics,德文Asthetik,源出于希腊的Onc...
[详细+]
2010/01/22 15:47:5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传统人文学术的未来
传统人文学术的生命,从清末以降,学术教育及政府选才改采西方体制后,就迅速衰亡。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在不断的内乱外患之中,本已无暇过问传统的人文学术。革命与西化的时代大潮流,更以去除传统为目标。时而至今,我们的传统学术与文化固然是扫地以尽,新人文学术以及社会文化西化的程度,也不过还在幼稚的阶段。各种价值破产,人心大坏,生命痛苦不安,国人普遍看不起自己的学术与文化,台湾闹着去中国化,蒙、疆、西藏、伊斯兰及各地少数民族对汉文化鲜少敬意。这一切种种,显示中国几乎已失去了数千年来维系其自我与文化认同、人生价值及人伦秩序的核心要素。这些问题,岂是追求富强或现代化就能解决。面对这一切,有识之士,应当已经开始思考传统人文学术与文化的重要。设若传统学术文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百年的凋零之后,我们不禁要问:...
[详细+]
2010/01/22 15:47:3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视觉思维概念及其创造
摘要:视觉思维及其概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其概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这是因为,一方面视觉思维概念与传统哲学或一般心理学的观念不符;另一方面,视觉思维却与思维的创造性密切关联。文中提出了关于视觉思维创新功能的具体特征,以及深入研究的角度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视觉思维 视知觉 视觉意象 创造性思维 一、关于视觉思维概念 1.在哲学和心理学的传统观念中,“视觉思维”概念是不合理的。 首先,从传统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视觉杨维”概念的不合理性。 所谓视觉,也即视知觉。大传统心理学中,一般认为,知觉(或感知觉)是对客观刺激物的直接反映,是人的心理过程中低层次的认知心理现象...
[详细+]
2010/01/22 15:45: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成果简介 杭州师范学院金雅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批准号为03CZW002),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 这一研究成果主要由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逻辑脉络、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四大范畴、梁启超的文艺思想与艺术美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价值与启迪等四大部分组成,研讨了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基本建构规律、主要理论内涵、重要范畴命题、整体精神特质、根本方法特征、基本理论价值与局限,在此基础上对梁启超美学思想融会中西的理论特质、承前启后的理论地位进行了论述,并从新的世纪之交民族美学学科建设与人文理想建构的现实条件与需求出发探讨了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于今天民族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此外,该成果还附录了...
[详细+]
2010/01/22 15:43: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刘岳兵 一、艺术文化的转型 20世纪是中国历史突变的时代。引起这场突变的因素有来自西方的冲激,也有来自传统自身的裂变。这种变化是如此广泛,以至于它包括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这种变化又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它直指人们的心灵深处。中国古典艺术的终结和近代艺术萌发的新旧交替和转型就是这种变化在艺术领域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以诗书礼乐作根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的文化理想。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中那些只有通过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发掘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
[详细+]
2010/01/22 15:43: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