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状态”
以西方艺术为标准的世界艺术体系中,中国艺术历来处于边缘的,非主流的位置。传统中国画虽然有着博大精深的独立艺术语言,却因为虚无缥缈的深奥哲学和不同于西方的材料及创作观念而被西方的艺术史所忽略,难以得到应有的承认。这当然是东西文化上的差异和中国闭关锁国政治体制的结果。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家不遗余力地在努力进行“中西结合”的探索,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艺术能够走向世界,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古典艺术,也开辟了不同的中西结合之路。可惜的是,在动乱的社会环境和建国后的文革专制下,中国艺术迈向世界的脚步几乎是停滞的。 当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再次拥有和世界对话的机会时,我们发现西方艺术体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我们不熟悉的现代主义跨越到了...
[详细+]
2010/07/19 16:22: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抗战前新美术运动回眸
二十世纪开始的三十余年间,中国处于历史的巨变之中,延绵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长河,被中国人强烈的求变呼喊和雷电般迅疾威猛的外来文化激起惊涛骇浪。伴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信仰从被怀疑到被批评,中国传统美术观和形态遭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最为猛烈的抨击。特别是文人画的价值观念,更是不断被当时思想文化界具有相当感召力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领导人物所痛击,动摇了其画学正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四王”为代表的画坛“圣人”被时代变革的狂潮吹打得体无完肤。“丧乱之后多文章”,既然旧价值已丢失了精神感召力,原先定于一尊的权威已跌落,那么,中国美术向何处去?时代突然给中国美术界提出了这样一个全然陌生的难题。何谓陌生,是因为在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美...
[详细+]
2010/07/19 16:21: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20世纪的中国,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全面转型为特征,整体地沉浸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的中国民间美术,处身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观百年历史履迹,原生形态的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构成民间美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 一 中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整体性的。百年来不断扩展、深入的社会文化变革,以及对“原始生态环境”日甚一日的改造,深重地瓦解了民间美术古风承传的基础,以致今日的衰落现象,难以和历史上不断经历的“变异”相提并论。本世纪的现代化革命,有别以往那种改朝换代式的变革,它建立在生产方式和世界观彻底改变的基础上。其势所及,...
[详细+]
2010/07/19 16:20: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新世纪美术的中西问题
接受市美协的委托,理论委员会成立后一直想搞些活动,活跃学术,推动创作。在举办大型研讨会前,先开个小型的会。开个什么会呢?不久前,我接到一个毕业生的电话,让我讲讲网络与美术的关系。这是个很有启示的提问。人们常把新的世纪称为网络化的时代,其实,21世纪不仅有信息资讯的网络化,还有科技创新的神奇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这些新的变化,都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包括艺术思维方式,对美术家而言,充满了希望与机遇,也不是没有困惑与挑战。很多过去考虑过的问题,又重新提到日程上来。比如怎么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反映物质生活提升与体现人文关怀深入的关系,艺术创造与受众参与的关系,艺术观念与艺术形态的关系,美术的存在方式与其特有功能的关系,艺术个性、...
[详细+]
2010/07/19 16:19: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一、 引言 20世纪初期,古老的中国正朝着一个现代形态的社会转换,然而却陷在鸦片战争以来内忧外患的泥淖里难于自拔。这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愤和民众的抗争,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国人同时感到了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种种社会变革与内外争战构成了这段美术史不能回避的社会背景。一批政治家首先向传统文化发起了挑战: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蔡元培于1912年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范畴,1917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当年“公车上书”的带头人康有为,于1917年发出了“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哀叹 ;早期的革命家陈独秀继1917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之后,又于1919年同美学家吕澂公开地树起了“美术革命”的旗帜 ,...
[详细+]
2010/07/19 16:19: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试论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为开放的一个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于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接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又向传统文化发起全面挑战,从而使中国的新文化、新艺术进入一个勃兴时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化环境中,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也呈现出一种异常活跃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女性艺术家,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投身于社会革命,以变革社会为职志的艺术家,二是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以建树新文化为目标的艺术家,三是以艺术修身养性,作为高雅消遣的“闺阁派”艺术家。 在第一种类型中,当以何香凝、夏朋为代表。何香凝(1878-1972)的一生,首先是作为一个革命家的一生。她从青年时代起就...
[详细+]
2010/07/19 16:13: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试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女艺术家
一、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不同,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是在“女性解放”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随着殖民强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出现,中国女性作为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群体,也开始从一种蒙昧状态中觉醒,结束“目不识丁,足不出户”的历史,从闺房走向社会,参预到各种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来,成为新的一代女性。但是,也须看到,中国女性的解放之路,主要是在外力的推动下完成的。世纪末发生的维新变革,作为一场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妇女问题上明确提出了“废缠足,兴女学”的口号,以通过废除缠足恶俗、解放妇女的身体;通过兴办学堂向妇女传授知识,解放妇女的思想,改变占一半人口的中国妇女“不官不士,不...
[详细+]
2010/07/19 16:13: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为“洋”用: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影响
当我们在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当代美术的影响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影响甚至导致了人类文化史上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的另一个高潮——“东方文艺复兴”。法国当代汉学家雷蒙·施瓦布(RaymondSchwab)在他的专著《东方文艺复兴》一书中就指出,西方历史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外,还有“第二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注:Raymond Schwab,The Oriental Renaissance:Europe’s Rediscoveryof India and the East,1680-188,New York:Columbia Unive...
[详细+]
2010/07/19 16:07: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西藏西部佛教壁画中的降魔变与西域美术的比较研究
一 所谓降魔成道,表现的是释迦成佛过程中,面对各种邪魔的威逼利诱而毫不为之所动,并向大地伸手,请大地作证,最后终于降服魔军的故事。在敦煌石窟遗书的《破魔变文》中,曾记载了这一故事。(注:敦煌石窟遗书P.2187,《敦煌变文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西藏流行的降魔变文与汉地文献所述基本情节相同,但也有地域特点,在西藏佛教高僧布顿大师《佛教史大宝藏论》中专述有“降魔成佛事业”一节,可视为西藏佛教壁画中这一题材的蓝本。为了便于与考古材料进行对比,兹摘录于下: 菩萨复念我今成佛不可不令众魔知道,于是从眉间放出名为摧毁魔坛的光明,遍照一切魔宫,令其摇撼,顿成黑暗……那时,罪恶魔王(有人说即“他化自在天王”)在...
[详细+]
2010/07/19 16:06: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一、工具论 工具论的主要观点在于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性价值,即把美术当作教育工具,认为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工具论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在教学方法上主张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并以分析儿童的成长特征为评量的范围。工具论的这种观点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教育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了解杜威的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工具论。 (一)工具论的教育思想基础: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工具主义”或“实验主义”。在杜威看来,无论是正式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实际上都在进...
[详细+]
2010/07/19 16:05: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