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外国美学
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发展与批评(作者:文洁华)
一、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的缘起 女性艺术创作,在传统的社会中一直受到种种掣肘和局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方面的反省,导致了本世纪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的兴起。下列是部分直接的因素和背景: 1.妇女的创作或表达,在传统的社会条件下,往往只能局限于手工艺、装饰性或应用艺术等次要的范围,始终未能登“大雅之堂”; 2.妇女的艺术创作,从未受到正式的鼓励或承认。她们在接受艺术训练或教育的途径上,早已困难重重,其后更难以进入男性主导的艺术专业行列。此等现象,与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未能独立的实况不无关系; 3.在艺术的意念方面,由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充满雄赳赳的阳刚意味。艺术家笔下的女性,不...
[详细+]
2009/09/09 13:53: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真理的艺术化——尼采对真理的重构(作者:李弢)
100多年过去了,新世纪的来临,一个宣告“上帝死了”的幽灵又开始在世界游荡;这样一位疯子、羸病者和独居者对于一个倾心整一的世界显得那么不协调,然而在日益后现代化的今天,一些大哲学家对他的兴趣却有增无减。 二战后对尼采的著名解读,有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式,更有与尼采的风格具有亲和力的德里达的解构式。尼采嗜好的是片断式和格言式,三言两语的写作提纲和令人费解的不尽之辞随处而是,文本犹如两军交锋的战场,那么试图在其中清理出类似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似乎是对他的讽刺。真理问题亦然,如果说真理在古典哲学那里可以理解成一种严整的宏大叙事,那么在尼采这里真理则更象一种“非连续性”的“差异”。[①]对他的阅读即存在一种冒险,因为不...
[详细+]
2009/09/09 13:52: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尼采反戈黑格尔:悲剧美学比较与启迪(作者:刘悦笛)
【内容提要】 尼采早期悲剧美学其实受到黑格尔思想渗透,本文试图从悲剧主体、悲剧冲突和悲剧效果方面对二者的悲剧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并在双方的异中之同里来考察这种正面影响。同时,在比较的同中之异里来管窥西方古典美学向现代转型的诸多中介环节;在晚期尼采自我批判其黑格尔因素的启示中,寻觅尼采美学所包孕的后现代思潮的若干端倪。 【关键词】 悲剧美学 伦理实体 酒神冲动 现代后现代 尼采返观自己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1872)时认为,“它散发着令人厌恶的黑格尔气味,只在某些公式中,它夹带着叔本华的报丧者气息。”[i][1] 这显然与众所周知的看法并不相符,一般认为早期尼采明显受到叔本华和瓦格纳思想的浸渍,尽管后来超越了他们并成为与之对峙的叛逆...
[详细+]
2009/09/09 13:52: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后一位哲学家(作者:杜小真)
1943年6月25日,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出版,8月1日面市。44年后,《存在与虚无》中文译本出版,又过了10年,修订本问世。关于这本书,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总会引出不尽的话题。记得勒维纳斯曾经引用过布兰舒维克(Brunschvicq,1869-1944)在1932年说过的话:“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两次胜利:德雷菲斯事件的胜利和1918年战争的胜利”。有人则把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的出版与德雷菲斯事件相提并论,认为它的出版堪称异乎寻常的事件,甚至可说是树立了一座城池、高山和碑石。1884年,法国军事当局诬告犹太血统的法国军官德雷菲斯(A.Dreyfus1859-1935)出卖国防机密给德国,当局判德雷菲斯终身苦役,并借此掀起反犹运动,鼓动对德战争。在事实已经证明是诬告后,当局仍坚拒重审...
[详细+]
2009/09/09 13:51: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即真理的生成和发生——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存在论美学思想论(作者:肖明华)
1935年至1936年间,海德格尔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题在弗莱堡等地作了多次学术演讲。这足以见出其重要性,按加达默尔的说法,“这是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2]。 毫无疑问,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为题的演讲也是一轰动一时的美学事件,可以说,它是海德格尔探索与发展存在论美学思想的重要表征,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简而言之,它将传统美学的艺术之思或曰将传统美学本身给摧毁了,要不也可以表述为,它真正地超越了传统美学,改变了美学的范型,将美学引向了存在论。海德格尔对此也是有足够的自觉的,他写道: 几乎从人们开始专门考察艺术和艺术家那个时代起,此种考察就被称为美学的考察。美学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对象...
[详细+]
2009/09/09 13:51:1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作者:曾繁仁)
存在论美学在20世纪初期一度兴盛,后逐步被分析美学所取代。但二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存在论美学再度复兴,逐步成为主流美学思潮之一,一直影响至今。这种当代形态的存在论美学实际是后现代经济文化的产物,具有许多新的内涵。不仅在西方当代美学发展中有其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当代存在论美学是在后现代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历经了早期文明(原始部落文明)、古代文明(农业文明)、现代文明(工业文明)和后现代文明(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而后现代文明,一般以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结构中从事技术与管理的白领人员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人员为其标志。法国著名后现代理论家让——弗朗索瓦·利...
[详细+]
2009/09/09 13:50: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作者:李醒尘)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阐释与分析,试图揭示其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独特本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尽管具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它对艺术在社会、历史、人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肯定是启人深思的。 【关 键 词】艺术作品/真理/器具/物/世界/大地/存在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1927)、《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1929)、《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真理的本质》(1943)、《荷尔德林诗的解释》(1944)、《论人道主义》(1947)、《林中路》(1950)、《形而上学导论》(1953)等。其中《林中路》所收入的一篇论文...
[详细+]
2009/09/09 13:50: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理解为什么成为一个哲学问题?(作者:章启群)
理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遇到的问题。理解也是每时每刻人们所寻求和渴望的。套用一句很时髦的广告词:如果没有理解,世界将会怎样? 人们寻求理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总起来说,理解主要发生在两个领域中。一是人们日常的交往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文化、宗教等等活动;第二是面对文本的阅读活动。然而,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文本阅读,为什么有些问题我们总是不能理解?这里面不仅仅存在知识上的问题。另外,在我们认为理解的事物或事件中,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是否存在100%的理解?我们不能说马戏中演员指挥猴子、大象、狮子、老虎作出各种姿态和动作,于是就存在理解。但是,我们是否能认为这完全不是一种理解呢?我们人类之间的理解与此有类似之处吗? 日常交往是人们最直接的生存活动。应该...
[详细+]
2009/09/09 13:49: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与伽达默尔诠释学(作者:章启群)
【内容提要】伽达默尔在艺术作品中关注的主要是人类的整体的世界经验,而不只是一种审美的快感和体验。这正是哲学诠释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他把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与游戏同论,指出作品的意义是由作品中介化而达到的一种读者和作品融合的新的统一体。因此,同时性构成了艺术认同的永恒的本质。艺术作品中显现出来的我们对于真理的经验,揭示了真理的普遍的性质。因此,艺术作品的理解即意义问题,在这里第一次成为真正的哲学问题。同时,哲学问题在这里不仅与艺术问题相沟通,而且融为一体。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认为,真正的理解是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视域融合”(the fusion of horizons),产生一种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达到理解中的历史有效性,即&l...
[详细+]
2009/09/09 13:49:0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思想(作者:曾繁仁)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当代解释美学代表人物。1900年生于德国马堡,1922年在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那托普指导下以其对柏拉图思想研究的论文获博士学位。并于1923年去弗莱堡大学参加海德格尔所主持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讨论班”,来到弗莱堡大学 ,见到在那里任教的胡塞尔,对现象学发生浓厚兴趣。1937年开始任教于马堡大学,1938年转到莱比锡大学任教,1946—1947年曾任莱比锡大学校长。1949年到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同年又去海德堡大学任教。从1949年至去世前一直为海德堡大学教授。曾主持过久负盛名的德国《哲学评论》杂志工作。伽氏一生著述甚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和历史哲学两个领域,其哲学解释学就...
[详细+]
2009/09/09 13:48: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