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赖德全:景德镇艺术陶瓷得到了升华

        作者:核实中..2009-12-14 10:37:3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陶城报:你去没去过佛山?

            赖德全:去过,那是2005年陈村国际花博会的时候。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邀请我们去的,我们应邀在那里做了一个档次比较高的陶瓷艺术展。

            陶城报:展示陶瓷名家的作品?

            赖德全:对,展示了“三所一馆”的大师的作品,包括部所、省所、景德镇市所及景德镇陶瓷馆名家的作品。

            陶城报:以后有没有再去广东?

            赖德全:现在和深圳的“广天藏品”接触比较多,“广天藏品”经常跟我们组织作品拍卖及展示活动,去年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为几位大师,包括我和何叔水等搞过一次会员内部的作品展示、拍卖活动。东莞、深圳的收藏活动非常活跃,收藏家很大气。

            陶城报:跟他们每年都有合作?

            赖德全:去年就有过,今年也有。

            陶城报:景德镇的艺术陶瓷这些年发展如何?

            赖德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主要往多元化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承型,即仿古,她将传统的艺术创作模仿得很逼真,已达到几乎以假乱真的高度。

            二是继承发展型,即诗画一体型,此种类型受到竹山八友(民国时期在景德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流派)的影响较多,诗和画结合在陶瓷艺术作品上实现绘画艺术的“瓷化”,达到诗画一体。

            三是创新型的。体现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就是把传统的色釉和工艺运用到现代绘画上,创造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艺术装饰形式。

            四是环境综合型。表现形式体现在城市文化墙等景观工程,比如景德镇的灯柱以及城市雕塑,还有家庭装饰壁饰等方面。

            现在有的家庭装修中,壁饰也由原来的木制或布料为瓷板所取代,瓷板可以保持长久的装饰效果。

            五是意识形态型。这种类型也可以称为教育型。它主要是提出一些审美的概念,培养学生超前的意识,比如时装表演,表演中看到的一些款式,厂家可能是做不出来,但它为色彩、款式等方面的变化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这个类型主要在刚刚大学毕业的“学院派”中比较常见。他们做的东西有的是抽象的陶艺,有的受到国外作品的影响,风格很另类。但这部分占的比重不大,是陶瓷艺术、陶瓷教育领域先行者的试验区。

            总的说来,景德镇陶瓷发展呈现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性,尤其是民族性非常强。

            有些人批评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是画师,并非真正的陶瓷艺术家。其实,这是错误的。景德镇历史上陶艺制作的分工就很细,练泥是练泥,拉坯是拉坯,绘画是绘画,施釉是施釉,烧窑是烧窑。每门做得都是很精到,这是景德镇陶瓷的一大特色。

            陶城报:画师或者画匠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赖德全:为什么原来把画师称为工匠呢?因为过去是为宫廷御用陶瓷作画,宫廷为画师规定一个题材,画师就要画这个题材画到死。现在不一样,都是大学毕业的,都是专业艺术学院培训过的,他们都经过了美学、素描学、色彩学等各方面的系统的学习,还包括理论学习。

            所以现在的人创作出来的东西跟以前是两码事,以前是一种固定模式,现在打破了这个模式,创作要跟当代的审美意识和环境结合起来,造型、工艺、色釉、材质、绘画等各种手段都充分调动起来,创作出来的的产品肌理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手指着自己的一幅作品)你看,我这件作品就是综合运用了各种创作手法而创作出来的,但看上去整体风格是和谐的、一体的。

            这副陶瓷泼墨画利用自然流动的色釉的穿插、交融,加上独特的手指画工艺就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陶城报:你刚才提到,景德镇陶瓷发展呈现一个多元化的陶瓷艺术发展趋势。但近年来在区域品牌保护上是否有些问题?比如很多地方都有搞景德镇陶瓷的展览,其中一些展览的展示方式非常简陋,甚至有在街头摆摊的,价格也非常低,这是不是在客观上弱化、矮化了景德镇的品牌?

            赖德全:从目前的艺术陶瓷的发展来说,景德镇在人才、工艺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仍然占据着世界的制高点,这一点是不可否定的。你提到展会市场有些混乱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也要看到,那些在外面搞景德镇陶瓷展的人,有好些都不是景德镇市人,而是景德镇周边地区的小商贩,他们根本就不懂得经营陶瓷。产品做不出附加值就等于浪费资源。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内部也存在一个矛盾:景德镇一些国有、集体的陶瓷厂在九十年代改制后,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这么多年演化下来就形成了成百上千陶瓷生产的小作坊,这部分人他们要生存,但他们中大部分也没有什么经营意识,更没有区域品牌保护的意识。但作为政府来讲,也不能说一下子就不让他们生产经营,毕竟他们要养家糊口。

            针对以上讲的这些情况,景德镇市政府已经多次召开会议,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治理:一是景德镇陶瓷市场的规范问题。二是各种证书的论证问题。论证部门一定要设门槛。三是打景德镇陶瓷这块招牌需要规范,没有一定的规模和艺术水平的生产者不能打。

            陶城报:这方面如何具体操作?

            赖德全:我觉得可以这样操作:一个是政府部门授权的“三所一院”及退休在家的陶瓷艺术家可以打。

            没有一定的规模和艺术水平的生产者打自己的品牌可以,但打景德镇招牌不行。目前在市场整顿过程中,政府可以首先规范包装,不能再用传统的编织带捆绑了。

            实际上,景德镇陶瓷不实行多元化发展也不行,因为艺术品是金字塔式的,有高端、中端、低端之分。

            景德镇国有、集体陶瓷厂改制后,一些下岗职工出来组织成一个个作坊式的经营单元,这是一种逼出来的生存方式。但这些作坊式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还是有市场,它们占据了中低端市场。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生产,没有市场生产就会自然淘汰。

            真正要整顿和规范的是在外面乱摆摊、设展的经销商或生产者。前几年,在广州、深圳、北京,甚至在国外,借景德镇名义乱摆摊设展的很多,弄到景德镇市委书记、市长的头都非常疼。近几年政府对出国摆展的加强了护照的管理,同时,在国外搞正式的展览还要得到公安等部门的批准。

            现在国外展览的秩序已经好转。国内市场的管理相对难度更大些。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看到乱摆展的现象就发回来过一个紧急电传,督促有关部门加大治理力度。最近由许书记牵头,所有国家级、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师、陶艺大师都签名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希望各方合力整顿、规范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媒体也进行了重点关注。

            陶城报:也有人提到,景德镇现在在日用陶瓷上没有什么大发展?

            赖德全:这确实也是一个课题。

            现在市里正在提出“大陶瓷”的概念,日用瓷方面引进了台湾的法蓝瓷,建筑陶瓷方面引进了佛山的欧神诺、箭牌、金意陶等知名企业。景德镇的目标是要像浙江义乌那样,在景德镇能买到各个地方、各式各样的瓷器、瓷砖。

            如果能做到这点,也就形成景德镇“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城市特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陶城报:景德镇为什么有大陶瓷的思路?

            赖德全:在计划经济时候,景德镇盲目扩大市场建设,导致工厂也跟着不断扩大、裂变。当时是全市有11大国有瓷厂,大集体性质的还有很多。

            90年代企业改制,国退民进,形成许许多多的小作坊式的生产单元,起初应该起到了缓和就业的作用,但这种发展模式只在特定时期有历史合理性。景德镇陶瓷要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走回艺术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陶城报:法蓝瓷的老总跟我说,日用瓷要规模化、高档化,高档化就是把他做成附加值高的东西。法蓝瓷通过艺术化实现他的高附加值是不是一个方向?

            赖德全:在我看来,法蓝瓷的艺术化走的是一条新路,但是,从日用瓷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产品在实用功能,比如洗刷等方面消费者还存在困惑,他的功能主要是在生活场所中起摆设、装饰作用。所以法蓝瓷的艺术化在日用瓷发展上只是一个方向之一,它不是唯一的。唯一性是我们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在进行的日用瓷的艺术化、个性化、品牌化。

            我们所里虽然只出了四五个产品,但效果都很好。

            陶城报:你能否具体描述下?

            赖德全:比如我们提倡日用瓷的画面和造型的艺术化。这种产品既美观,又实用,还可以摆设。里面有艺术家的个性签名,突现其个性化创造的一面,这可以大大提升其附加值,像皮尔·卡丹名牌服装一样。你看,我这套餐具(指自己的作品)。

            陶城报:这套餐具叫什么?

            赖德全:这套餐具叫“富贵传奇”,还有一套叫“荷韵”.

            陶城报:一套五式六盘的,多少钱?

            赖德全:我们的批发价准备定2800元/套左右 

      Processed in 0.118(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