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和谐美学

        作者:核实中..2009-09-03 10:15:5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和谐美学的创始人是周来祥。
          周来祥(1929年9月出生)著名美学家、文艺学家

            周来祥,山东高青人。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学研究,半个世纪以来,他专心致志,沉思苦索,埋头实干,出版美学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创造了一个以和谐为核心的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学界称为和谐美学学派。

            1960年,周来祥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论点,经过40多年的探索,出版了《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再论美是和谐》、《周来祥美学文选》等,展示了美从古典和谐美经近代对立的崇高到既近追求对立又追求统一的新的辩证和谐美的历史进程,完善了和谐美学的理论体系,把历史凝于逻辑,在逻辑中展现美的历史。


            周来祥还是我国文艺美学开创者之一,他由和谐的哲学美学出发,把文艺美学作为哲学美学和部门艺术美学的一个中介和环节,揭示了艺术和谐的审美本质,展现了由美的古典主义艺术,经崇高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丑的现代主义、荒诞的后现代主义,到更新更美的社会主义艺术的历史轨迹,由偏于摹仿再现的古代艺术经偏于主观表现的近代艺术,向再现与表现高度综合的现代艺术发展的走向。

            周来祥也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中,把中西艺术作了整体的比较研究,揭示中西艺术共同的发展规律和各自独特的美学规律。如对古代的美和艺术,周来祥认为中西方的古代都以美为最高理想,都以和谐美的古典主义艺术作为共同的艺术追求,但相对来说,中西方又有各自的美学风采。西方更偏重于人神以和,中国更偏重于人人之和;西方更偏重于感性形式的和谐,中国则更偏重于心理与伦理的和谐;西方有更多对立的、悲剧的因素,偏重于壮美。中国则更强调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因素,更偏重于优美。在艺术中,西方更偏重于摹仿再现,中国则更偏重于抒情表现;西方更侧重塑造艺术典型,中国则更侧重创造艺术意境;西方更侧重美真统一,强调艺术的认知作用,把艺术视为生活的教科书,中国则更侧重美善结合,更重视艺术的思想道德作用,强调“寓教于乐”,在审美中陶冶人的思想道德品格,升华人的精神境界。这样,从而形成两大美学体系和两大艺术风貌。

            周来祥以美是和谐为逻辑起点,从哲学美学、文艺美学、中西比较美学一直贯串于中国美学史和西方美学史,几乎涵盖了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真可谓一以贯之的学科大系统。

          设计教材拍卖公司典当行平面设计拍卖行毛笔印章石包装设计  周来祥的美学研究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而著称,同时吸收和融合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如系统论)和西方现代哲学与美学的方法(如结构主义),提出了纵横结合立体化网络式的思维方法。他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和谐美学的理论体系融为一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第二,追求理论创新,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经10多年探索,提出美是和谐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形成古典和谐美、近代崇高和现代辩证和谐美的三大美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又提出崇高、丑、荒诞是西方近现代美学和艺术发展的三部曲。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11(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