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紫砂泥的制备及其对紫砂壶外观、内在质量的影响

        作者:核实中..2010-01-12 11:25:2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紫砂泥可以单独制成坯用泥料,
          与其它陶瓷坯料相比,
          具有加工工艺简便的优点。
          然而,
          泥料颗粒的粗细,
          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制成的紫砂壶产生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不同的内在性能。
           

          紫砂泥的制备,
          基本上分成手工和机械加工两种。
          民国徐珂在《清类钞》一文中描述道:“泥初出山时,
          大如煤块。
          舂以杵,
          必数次,
          始取其较细者,
          浸之於池,
          经数月,
          则粗分子下沉。
          其最上层,
          皆有黏性,
          乃取以制器。
          ”这是一种典型的手工加工方法。
          直到解放前后,
          有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
          此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
          在1958年,
          紫砂泥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用石轮辗破碎,
          加工细度控制在60目筛左右,
          1959年开始应用雷蒙粉碎机,
          细度在100目筛以上,
          湿水后通过真空绫泥机捏练,
          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试样时代 紫砂泥团粒最大尺寸 相应的中国筛号 宋朝中期 0.7~0.5m/m 26~35目清朝前期 0.5m/m 35目清朝中期 0.3m/m 55~60目现代手工制 0.3m/m 60目现代机器制 0.15m/m 100~120目

            应用手工制备的熟泥,
          经手工成壶,
          烧成后,
          由于泥团粗细悬殊,
          烧成时体积收缩不一,
          外表粗颗粒略有凸出,
          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
          犹如天津鸭梨的梨皮状,
          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
          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
          用机器练制的熟泥,
          尽管手工成型,
          烧成条件不变,
          但其表面已失去梨皮状的艺术效果,
          制品的吸水率从通常的3~5%下降到目前的 1%左右。
          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示:紫砂壶的外表是鉴别世传与现代作品的方法之一。
          而茶壶气孔率的大幅的下降,
          直接影响了其实用性能。

      Processed in 0.080(s)   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