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德化窑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地位

        作者:核实中..2010-01-12 10:42:31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瓷器产区之一。
          宋元以来,
          它与处州龙泉窑齐名,
          又与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镇三足鼎立,
          被称为我国三大瓷都。
          德化窑历来以生产白釉器著称于世,
          驰名中外,
          被誉为“中国白”。
          尤其是瓷雕艺术,
          独树一帜,
          有其卓越的成就,
          享有“东方艺术”之誉称。
          所以,
          德化窑在我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过去,
          有关文献对德化窑备加称赞,
          赋予它很高的地位,
          现摘录数条于下:

          1、“德化所出白瓷花盆,
          瓷质雪白,
          价廉而式样不俗”。
          观世音“有彩画者,
          有坐像、立像者。
          其素衣而兰风兜者像,
          以似美女为劣,
          似男者为贵”。
          (见寂园叟,
          《陶雅》)

          2、“自明烧造,
          本泉州府德化县。
          ……称白瓷,
          颇滋润。
          但体极厚,
          问有薄者,
          惟佛像殊佳。
          ”(见兰浦:《景德镇陶瓷录》)

          3、“建窑出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有色有甜白,
          青色深浅不同。
          ……体厚者多,
          少见薄者,
          唯佛像最佳。
          ”(见程哲:《窑器说》)

          4、“后制者出德化,
          色甚白,
          而颇莹亮,
          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
          惟无开片,
          佳者瓷质颇厚,
          而表里能映见指影。
          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见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5、白建似定窑,
          无开片,
          质若乳白之滑腻,
          宛若象牙,
          光色如绢,
          釉水莹厚,
          以善制佛像著名,
          如如来、弥陀、观世音、菩提、达摩等,
          皆精晶也。
          明季自宁波流入日本,
          日本商人,
          至不惜以万金争购之,
          足见其精美矣。
          ”(见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

          6、“观音佛高一尺,
          趺坐,
          面如美男子,
          丰而且丽,
          不可多得之品也。
          ”“明建窑文殊佛,
          德化窑所造。
          色泽光润可爱,
          如象牙然。
          ”(见《泉山古物编》)

          7、“明以后福建德化所造的建窑,
          为天鹅绒之白色,
          即著名于世之中国白瓷是也。
          其窑之特品为白瓷,
          昔日法人呼之为‘不兰克帝支那,
          (Blance de China)(按即中国之白也),
          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
          与其他之东方各瓷,
          迥然不相同。
          质滑腻如乳白,
          宛似象牙。
          釉水莹厚,
          与瓷体密贴,
          光色如绢,
          若软瓷之面泽然。
          此窑在明代以善造佛像著名。
          ”(见波西尔著:《中国美术》)。


          德化窑的烧造历史,
          经解放后的调查和发现,
          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生产瓷器,
          这就纠正了以前的“自明烧造”(见兰浦:《景德镇陶瓷录》)不全面说法,
          把德化制瓷历史大大往前推进一步。
          宋代或元代生产的青釉器和青白釉器,
          在器物造型、制作技术和装饰艺术上也有突出的成绩。
          其所生产的军持、盒、瓶等类器物,
          都是东南亚各国人民所欢迎的重要产品。
          尤其是造型优美,
          瓷质优良,
          实用大方的军持类和盒类器产品,
          畅销海外,
          深受东南亚各国的喜爱。
          它是我国古外销陶瓷工艺的特色,
          在中外文 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真可说是:“军持传友谊”。


          自宋元以来,
          德化瓷窑遍布全县,
          瓷业兴旺发达,
          历久不衰。
          德化窑历来生产各类瓷器,
          特别是青白釉器和白釉器,
          无论在造型、釉色、装饰、制法和瓷质等方面,
          都 有其独特的造诣和杰出的成就。


          德化窑瓷器特点:色白质坚,
          釉汁温润,
          造型精美,
          装饰简朴,
          是我国南方白釉瓷器中具有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卓著产品。
          白釉器中,
          一般为纯白色,
          但也有白而微带水青或浅青(即青白色)。
          白釉中如乳白或象牙白,
          俗称猪油白或葱根白,
          也有称为鹅绒白,
          这都是德化白釉瓷器独树一格的产品。


          德化白釉瓷器的胎质,
          一般是坚硬细腻,
          胎色纯白,
          胎壁较薄,
          特别是腹部与底部之间最薄,
          在日光或灯光下映照,
          瓷质透明,
          不但能映见指影,
          而且显出肉红色。
          这是德化窑瓷器质量独具的优点。


          瓷雕塑是德化白釉器中珍贵的产品,
          它与象牙白一道並列为德化窑的代表。
          国内外一谈起德化窑,
          往往与德化的瓷塑联系在一起。
          德化的瓷雕塑在元代就很盛行,
          至明代已达到高超的成就,
          在我国和世界瓷业史上独树一面旗帜。
          瓷塑的造塑优美,
          眙质细腻,
          瓷体密贴,
          施釉均匀,
          光泽如绢,
          凝脂似玉,
          淡雅可爱。
          特别是民间艺人,
          瓷雕塑大师何朝宗雕制瓷观音、如来、弥陀、达摩以及各类塑像,
          最为杰出。
          其造型生动,
          仪态逼真,
          衣褶飘拂,
          线条流畅,
          造诣很高,
          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达摩之象,
          作达摩乘风渡海之状,
          衣裙飘拂、波涛汹涌,
          就是其中一件优秀的代表作。
          他的高超雕制艺术和独特的风格,
          垂范后世。


          何朝宗的瓷雕塑,
          在国际上深受赞扬,
          评价极高,
          享有“东方艺术”和“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之誉。
          有“天下传宝之”之称,
          出现了德化瓷塑一进国际市场,
          各方争着抢购的盛况。
          他的优秀作品曾畅销东南亚国家,
          一部分流散到日本和美国。
          至今在国内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和文物商店、厦门南普陀和泉州市文管会等单位尚保存有他手制的珍品。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是德化瓷塑艺术发展高峰的时代。
          当时瓷塑艺人辈出,
          见诸于世者除何朝宗外,
          还有张寿山、林朝景、陈伟以及清初的何朝春等,
          都以塑造佛像著称。
          所以传世的优秀瓷塑亦多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明万历德化窑千手观音”和“德化窑人像”,
          可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德化窑千手观音”层次比较复杂,
          但塑像各部分的处理比例匀称而协调,
          观音上身集中了莲冠、飘带、披巾、缨络以及各种花纹众多的装饰,
          可是看上去並不繁琐,
          反而增加了华美绮丽的感觉。
          “德化窑人像”刻划简炼,
          着重面部的神情表现,
          其他冠带,
          衣褶自然浑厚。
          所以明代晚期瓷器工艺处于逐渐减色的过程中,
          瓷塑一项取得了如此美好的成就,
          在瓷艺坛上树起了一面新旗帜。
          (见程方英:《三件明代瓷塑》(上海博物馆藏品),
          《文物》1962年第12期)。


          明代中期以后,
          德化窑造型方面在继承旧的传说式样也有其突出的特点和表现,
          大部分是仿古器物,
          尤其是古铜器。
          但晚期的仿古,
          和清代的泥古式仿制古物的趣味大不相同。
          晚期仿古有两个特点:第一,
          陶工所仿制的器物都是造型比较简洁的一类(如觚形花瓶和簋形香炉等),
          这是符合当时美术风尚的;再者,
          晚期陶工所制的器物,
          无论是仿古或“创新”,
          都一定顾及陶瓷的属性,
          不会产生不自然和生硬之感。
          更重要者,
          晚明人对古物形式的处理是灵活的,
          于是有些仿古器亦是创体。
          例如展品中的“天官象耳足六角炉”,
          利用元代器物常见的象耳造型作为鼎形香炉的三足,
          香炉的器身则作六角形。
          这一种形制和主题组合是以前所无的,
          但是这香炉都是一件又“古雅”又有新意的美术品。
          (见屈志仁《德化瓷展览简介》)。


          德化窑在继承传统上,
          在瓷器装饰花纹上也有特别的表现,
          经常可以看到器物上带有铜器的花纹装饰。
          如回纹、饕餮纹、夔龙纹、兽头、象鼻、环耳等花纹装饰。
          较有代表性的有双兽耳炉、双耳印花夔龙雷纹鼎、双兽耳饕餮纹簋形炉、印花仿铜匝和大爵杯等(见《德化瓷》(展览图案),
          1975年)。


          明清之际,
          德化窑也生产大量的青花瓷器,
          无论在花纹装饰和绘画技术上,
          也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具有地方的特色。
          、如洞上月记窑生产的青花盘、碗,
          就是这一时期青花器类纹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代德化窑也烧造三彩、五彩器,
          如“明福建陈文显三彩飞凤盘、明福建三彩花卉盘、明福建三彩红牡丹碗等,
          见郑德坤:《东南亚陶瓷的研究》(The Study of Ceramic Wares in SoutheastAsia),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第5卷第期,
          1975年)还有“德化雍正粉彩盒”等是。


          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德化窑瓷器的外销在我国古陶瓷外销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德化窑从其创烧开始一直到明中叶都是以生产出口瓷为主,
          市场是东南亚各地。
          器形只限于盒和浅碗之类。
          到明代嘉靖以后,
          因为西洋人东来,
          东南亚的政治和贸易情况都有很大的转变。
          德化瓷的海外销路也一度转弱。
          同时,
          江南地区渐趋富庶,
          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级和士大夫对工艺美术品和案头雅玩的需求,
          德化窑的陶工便开始生产文房用具和书斋的陈设品以及各种塑像。
          晚明文献上所记福窑产品往往提及“博山佛像之美”(见陈懋仁:《泉南杂志》)。
          展品中的各种香炉和文房用品大部分是明末至清初的制品,
          以这一些展品和其他年代的器物比较,
          不难看出明末清初德化窑发展的高峰时期。
          (见《德化瓷展览简介》)。


          从康熙晚期开始,
          德化窑又再烧造外销瓷,
          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
          16世纪(雍正乾隆年间),
          是德化瓷行销欧洲的全盛期。
          为了适应顾客的趣味,
          部分塑像和日用器具的造型也接受外国的影响,
          (如“送子观音”后来有点象“圣母与圣婴”),
          但这种外销瓷在国内流传並不多(见《德化瓷展览简介》)。
          这里还应特别提及的,
          德化窑的某些外销产品,
          如宋代的“军持”到明代的瓷塑和清代的青花瓷器,
          还是为国外人们的习惯和爱好而特制的,
          这些产品的外销,
          无疑的对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将起着一定的作用,
          对传播友谊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国内外考古发掘工作的发展,
          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德化外销瓷的发现,
          在我国陶瓷外销发展史上增添光辉的一页。


          德化窑在其发展过程中,
          特别是窑炉的结构和类型具有地方特点和自己的发展系统,
          这在我国南方窑炉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也作出自己的贡献。


          德化早期使用的窑炉,
          地方上叫它“蜿窑”,
          这比龙窑更为形象,
          这是第一种类型。
          宋元间,
          又进一步发展成为“鸡笼型”类型,
          这是德化窑炉发展史上的第2阶段,
          也是第2种类型。
          而后,
          又进一步改进发展为“大窑”,
          即今天的“阶级窑”。
          所以,
          德化窑炉由蛇目窑(龙窑)→鸡笼窑→大窑(阶级窑)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自己的独特阶级类型和发展体系。
          特别是阶级窑,
          不但为南方地区所采用,
          而且对日本窑炉的设计影响很大,
          日本人把福建德化窑的阶级窑“估计为串窑的始祖”(见(日)铃木已代三原著:《窑炉》)。


          总之,
          德化窑在很多方面都独具特点和杰出成就,
          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和欢迎。
          其创烧和发展过程中,
          在我国陶瓷工艺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
          德化窑也是福建古代著名窑场之一,
          在福建陶瓷工艺史上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Processed in 0.128(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