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宋元时期德化瓷的特色

        作者:核实中..2010-01-12 10:22:19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宋元时代随着外销的空前繁荣,
          德化瓷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出现了较大的作坊和工场。
          屈斗宫窑全长57.10米,
          有17间窑室,
          规模这样大的窑场,
          它既不是官窑,
          也不是单家独户经营的私窑,
          而是由几家几户合建的民窑。
          这些合建的有姓郑的、姓张的、姓颜的。
          可见当时的生产已经逾越了单家独姓的界线,
          进入到联合起来,
          统一经营的大规模发展阶段。



          据目前发现的宋元古窑址的现状和出土的器物来看,
          宋元时代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在工商经济发达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
          在承继古代优良传统尤其是唐、五代文化的启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
          德化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这个发展的特征是青瓷的成熟和以青白釉为代表的产品达到了高度的成就,
          同时逐步开始向白釉瓷发展。



          北宋德化以碗坪仑窑、下仓尾窑为代表的青瓷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碗坪仑窑的青瓷釉汁较薄,
          深浅不大,
          泛灰或泛黄,
          下仓尾窑的青瓷胎质细密坚致,
          釉质莹润明亮,
          施釉均匀。
          这些青瓷釉面常呈冰裂纹。
          应为宋代较早期的产品。



          青白釉亦称影青瓷,
          这种瓷在宋元时代窑址的器物中占了绝大部分,
          是当时德化窑的代表。
          这种青白釉,
          釉汁薄,
          有光泽感,
          有的微带水青色,
          以屈斗宫窑、碗坪仑窑、碗洋坑窑和大坂窑、家春岭窑最为突出。
          家春岭窑的青白釉已很洁白,
          接近于白釉瓷,
          可说是白釉瓷前身的萌芽,
          屈斗宫窑某些器物又略呈粉红色,
          可以是象牙白瓷诞生的预兆。



          宋代德化窑除了青瓷和青白釉外,
          在碗坪仑北宋窑址中还有黑釉。
          这种黑釉碗与建窑的兔毫盏近似,
          但纹的脉络和釉色逊于建窑,
          可能是仿建窑的器物为适应国外(尤其是日本)茶道的需求而生产的。



          宋元时代德化窑瓷器的装饰技法和装饰艺术已达到技术娴熟、匠心独运的境界。



          这个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方法,
          除了刻划花纹外,
          还开辟了用模印花的新天地,
          花纹的细致工整,
          优雅精巧,
          多种多样,
          达到了高度的成就。
          发现为数较多的军持、盒、小瓶等类器物的装饰花纹,
          都是模印的,
          印制花纹的种类有:龙纹、莲花瓣纹、缠枝花纹等,
          尽管种类不多,
          变化不大,
          但从图案的组成上却显得纹样清晰,
          线条流畅,
          朴素大方,
          实用美观。
          由于这些器物造型上所具有的优美特点,
          再加上花纹的选择、安排、组合和处理得当,
          印制技术的匀称、自如、协调,
          使人看到便具有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至于粉盒盖上印制的花纹,
          无论从图案的组成和纹饰的采用上,
          尽管不是太繁复,
          但却富于变化。
          盒盖花纹一般是选用简单的花卉等图案。
          如牡丹、莲花、菊、荷花、梅花、葵花、云纹、单凤、双凤、婴孩、钱纹等等。
          盖心饰以一朵花,
          周边以简单的花纹作陪衬,
          有的盖心印制“福”、“寿”、“福海寿山”、“金玉”等吉祥文字,
          和“8”、“卐”图案,
          有的还印有蒙古族人头像这就构成了图面上的庄重、协调、大方的特点。
          这在装饰技法和装饰艺术上不能不说是技巧运用自如,
          风格独树一帜。



          大型碗、盘、花瓶纹样的装饰,
          则是采用刻划的方法。
          它的做法是用竹笔或篾梳在瓷器的坯体上刻划花纹,
          刻划出来花纹的特点是线条流畅,
          朴实大方。
          有的豪迈奔放,
          坚强刚劲,
          有的活泼潇洒,
          生动优美,
          可说是尽态极妍。
          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和民族风味。



          堆贴技术在少数瓷器上也被应用,
          但并不普遍。
          如瓶类的颈腹间就堆贴有龙纹或其他兽头纹饰。
          这种堆贴也达到一定的水平。



          宋元时代德化窑的造型和类别按照青釉器和青白釉器来划分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青釉瓷器可分为壶、瓶、罐、钵、碗、盘、碟、盏、杯等九大类。



          壶:单从碗坪仑窑来看,
          就有以下8种。
          有一种为东南亚宗教国家特制的军持壶,
          造型颇为特别,
          口呈喇叭状,
          长颈、鼓腹、长流、平底,
          色呈白或灰白,
          颈部无花纹或饰有弦纹,
          腹部饰有龙纹或莲瓣纹、蕉叶纹、直道纹、缠枝花纹、水波纹和云气纹。
          第二种是执壶,
          敞口或盘口,
          高颈、鼓腹或圆腹,
          圈足,
          器身和颈部有的饰有弦纹。
          第三种是小口、半肩、鼓腹、圈足,
          肩部饰弦纹两道、器身有冰裂纹,
          属大型壶类。
          第四种,
          小口或敛口,
          矮颈,
          鼓腹、圈足,
          底平微向内凹,
          前附流,
          后附耳,
          似有盖,
          腹部无纹或饰有莲瓣纹,
          呈冰裂纹,
          造型小巧玲珑,
          颇为美观。
          第五种,
          造型与军持一样,
          一边增加一把手,
          器腹饰卷枝花,
          造型颇为别致。
          第六种,
          小口双耳,
          鼓腹平底,
          短流小耳,
          颈腹间饰弦纹,
          属大型壶类。
          第七种,
          口沿带流,
          一边附耳,
          平底素面。
          第八种,
          敛口,
          鼓腹平底,
          肩部留有两个系的痕迹,
          素面。



          瓶:有的大口、矮颈、鼓腹,
          高圈足,
          器身饰两层直道纹;有的喇叭口,
          长颈,
          鼓腹,
          高圈足,
          腹部饰两组花草纹;有的喇叭口,
          鼓腹,
          矮圈足,
          腹中部饰两组缠枝草纹,
          上下饰仰复莲瓣纹,
          各种纹饰间以弦纹相隔。
          上述三种小瓶,
          为家春岭出土,
          其他窑地也有发现,
          胎质坚致,
          呈白色,
          是外销国外的产品。
          还有些较大型的瓶,
          有的荷叶口,
          细颈,
          鼓腹,
          圈足,
          颈腹间饰有弦纹、兽头纹、叶形纹和龙纹,
          或成组篾状纹,
          器表有冰裂纹;有的小口,
          长颈、鼓腹、圈足,
          颈腹间饰有弦纹和篾状纹;有的小口长颈,
          椭圆腹,
          平底,
          颈腹间饰两道弦纹,
          并呈现冰裂纹;有的喇叭口,
          短颈、双耳、袋腹、圈足;有的小口广肩瘦腹假圈足,
          肩腹间饰弦纹。



          罐:芒口,
          六系,
          鼓腹,
          假圈足,
          肩腹间饰三组弦纹。



          钵:有的大口深腹,
          圈足,
          外腹壁饰莲瓣纹、弦纹和菱形状;有的敞口深腹,
          圈足,
          腹部饰弦纹,
          并有冰裂纹。



          碗:碗的造型多种多样,
          可分为11种,
          其中有敞口、敛口、大口的;有的芒口、光口或花口;有圈足、实足微凹的;有深腹、浅腹的有的还带有盖;内底心有的残留有叠烧涩圈;有素面的也有纹饰的。
          从纹饰来说,
          有的器内饰篾刷纹和卷云纹,
          有的刻划成组的直道纹,
          有的有莲瓣纹、弦纹或斜线纹,
          有的内壁饰菊瓣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碗内开始出现用色釉写上的文字,
          如“张”、“戊”、 “藏”、 “永”、 “浔”、 “舍”、 “大”。
          说明在宋元时代彩绘已经开始萌芽了。



          盘;以敞口为多同时都是圈足,
          也有大口、芒口,
          花边或光沿的,
          盘心留有叠烧支钉的痕迹,
          盘内饰有变化多样的划纹或菊瓣纹。



          碟:有的芒口、小平底,
          有的敞口浅腹或折腹、折沿,
          全部为圈足,
          内腹壁有的饰弦纹,
          外腹壁有的有划纹,
          内底心留有涩圈。
          碗坪仑的小碟的有的还写有“林”、“正”字样。



          盏:敞口微敛,
          斜腹,
          假圈足,
          器外有一道轮刮刀痕,
          造型小巧玲珑。



          杯:直口、深腹、圈足,
          外壁刻划竖细线纹。



          青白釉器可分为壶、瓶、罐、钵、碗、盘、碟、盏、杯、洗、盒、高足杯、盅、小水注等14类。



          壶:有的喇叭口,
          长颈鼓腹,
          平底,
          流长而高(即军持);有的敛口矮颈鼓腹,
          肩部有流、带把,
          底平而稍内凹;有的小口折腹带盖,
          平底微凹,
          前附流后附把;有的前附流后附把,
          腹呈瓜棱形;有的小口带盖,
          扁腹平底短流。
          腹部纹饰有的饰凸弦纹、仰复莲瓣纹,
          蟠龙纹或云纹,
          有的饰卷草花纹、波浪纹、缠枝花纹或瓜棱状纹。



          瓶:有的小口长颈鼓腹高圈足,
          有的花瓣口、长颈鼓腹矮圈足,
          底稍内凹,
          有的敞口尖唇长颈鼓腹小平底,
          有的敞口外移如喇叭状,
          长颈鼓腹圈足,
          有的口微敛、短颈鼓腹大圈足。
          纹饰有的饰多层莲瓣纹或卷草纹;有的颈部饰两组划纹,
          腹部饰云气纹;有的颈部堆附一对兽头或堆缠一蟠龙,
          腹部也有饰草叶纹和直道纹的。



          罐:有的小口带盖,
          折腹,
          平底微凹,
          两边附有管状耳;有的大口平底腹壁近直;有的大口直腹底平微凹;有的圆唇,
          宽肩平底,
          肩以下向底斜收;有的敛口鼓腹肩部附一对称耳。
          纹饰有的素面,
          有的饰卷草纹和莲瓣纹、飞凤、弦纹、菱形纹、缠枝花纹或瓜棱纹。



          钵:敛口,
          假圈足。



          碗:品种多样,
          可以分为20类。
          有大口、敞口、芒口、花口的;有深腹、浅腹、折腹、撇腹、斜腹、斜弧腹、深圆腹的;有圈足、假圈足、实足、矮圈足、平底微凹和实足微凹的。
          有的形体成漏斗状,
          有的似建盏,
          别有风格。
          纹饰有素面的,
          有的碗内饰篾刷纹、花叶纹、缠枝花纹、凹弦纹,
          有的外壁饰斜纹、花卉纹、莲瓣纹、凤纹、弦纹、凹直道纹、缠枝花纹或圈点纹。

          盘:有的敞口,
          圈足,
          口沿或作外折;有的芒口浅腹、大平底;有的光口、浅腹平底;有的光口浅腹小实足,
          形似铜锣;有的花口浅腹矮圈足;有的大口微侈、浅腹小圈足;有的敞口细花口、折沿,
          圈足。
          纹饰有的素面,
          有的饰各种花纹,
          如篾状纹、花卉、花枝、花草、草叶、莲瓣或直道纹。



          碟:多系敞口小平底,
          有的浅腹、斜腹或折腰,
          圈足,
          也有芒口的。
          纹饰简单,
          有的仅有弦纹,
          内底心有一涩圈。



          盏:有敞口和敛口的,
          有斜腹和深腹的,
          有假圈足、矮圈足和实足的,
          多系素面,
          少数有莲花纹和小冰裂纹。



          杯:有直口、敞口、敛口或敞口微敛的,
          有直腹、鼓腹、斜腹和斜弧腹的,
          有实足、圈足和矮圈足的。
          器表有的饰莲瓣纹或瓜棱纹,
          有的口沿有一道凸弦纹。



          洗:有大口、敞口、芒口、口微敛或微外侈的,
          有浅腹、斜腹、直腹、斜直腹、微鼓腹的,
          有平底微内凹或矮圈足的。
          纹饰精致,
          有的洗内心饰莲花、荷花或双鱼纹,
          器表有的饰卷草纹、莲瓣纹或直道纹。



          盒:有的圆形、八角形、瓜棱形,
          分盒盖和盒底两部分,
          字母口,
          纹饰丰富多采,
          有各种花卉,
          也有吉祥文字的。



          高足杯:一般是敞口、芒口或光口,
          大腹或浅或深,
          足呈喇叭形,
          杯身饰以莲瓣纹或其它花卉纹。



          盅:敛口,
          鼓腹,
          小平底,
          素面。



          小水注:有的小口内敛,
          鼓腹,
          肩腹间附流,
          后附把,
          平底。
          有的小口鼓腹平底,
          肩腹间附流和提梁,
          器表饰直道纹。



          除了上述各种品种和类型的产品外,
          宋代还采用了用瓷器制造骨灰罐。
          在浔中镇东头村出土的一件青瓷的骨灰罐,
          罐上还用釉彩写上文字,
          罐盖写“富”,
          罐身写“贵”这是祈求死者庇佑的寄托。
          由此也可以看到宋代德化当时民间的葬俗。



          在宋元时代还有一件值得提出的是瓷器雕塑在宋代已经出现,
          元代已很盛行,
          为明代瓷塑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
          同时,
          根据《安平志》记载,
          元代德化瓷已成为朝廷御用的器物,
          这也是元代德化瓷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游历我国各地並顺运河而下,
          到达扬州、苏州、杭州以及福州、泉州等地。
          公元1291年取道海路,
          由福建泉州出海归国。
          在他记载德化当时瓷器生产情况时,
          提到:“……並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
          名称迪云州(Tiungug),
          制造碗及磁器,
          既多且美。
          除此港外,
          他港皆不制此物,
          购价甚贱”,
          冯承钧译时已注明刺桐港即指泉州港,
          迪云州即指德化,
          该书注甲云:“抵于刺桐港之河流甚宽大,
          流甚急,
          为行在以来可以航行之一支流。
          其与主流分流处,
          亭州城在焉,
          此城除制造磁质之碗盘外,
          别无他事足迹。
          制磁之法,
          先在石矿取一种土,
          暴之风雨太阳之下三四十年。
          其土在此时间中成为细土,
          然后可造上述器皿。
          上加以色,
          随意所欲,
          旋置窑中烧之,
          先人积土,
          只有予侄可用。
          此城之中磁市甚多,
          物搦齐亚钱一枚,
          不难购买八盘。
          ”在另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张星烺译,
          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6年8月版)第338页中记载瓷器生产情况中说,
          这里“作各种大小磁碟子,
          品质皆是可想象的那样最美丽。
          他们不在别的城作,
          只是在这一城。
          由那里分散到世界的各处。
          这里制造很多,
          价极便宜。
          一个威尼斯格罗棱币可以买三个碟子,
          並且皆是顶好的,
          比那再好是你所想象不到的了。
          这些碟子是用一种土作的。
          关于这土我将要告诉你们。
          你们必须知道,
          这城里的人民收集一种泥,
          或腐烂的土,
          集了一大堆,
          放在那里三四十年,
          暴露于风雨太阳之下。
          所有这些年他们不去动它,
          经过这些时间,
          这泥土就被精练了。
          所有拿这土作成的碟子皆是兰的,
          发出奇异的光,
          是特别的美丽。
          他们可以涂上他们喜欢的颜色,
          然后放在炉中焙干,
          你们需要知道,
          一个人集一大堆土是为他的子孙的。
          因为在这长时间里,
          必须在那闲摆着。
          直等到他精炼。
          他不希望他本人由此得到利益,
          或者自己能利用这土。
          他后来的儿子,
          可是要由此得利了。
          ”这些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元代德化瓷业生产的轮廓:一是生产规模大,
          “磁市甚多”;二是瓷质精美;三是价钱便宜;四是很受国外的欢迎。
          这些已经从屈斗宫窑发掘的生产规模和附近窑址密布的盛况所证实。
          马可波罗记载的生产方法和炼泥的经过也为研究当时生产情况提供了线索。
          从记载中还提到瓷器表面加色的问题,
          虽然目前还未发现元代德化窑有上色的器物,
          但从北宋碗坪仑窑出现的黑釉碗和马可波罗的记载,
          元代德化窑器物加彩是无可置疑的。
          元代另一位著名的旅行家伊本•拔都他说:“中国人将陶器产于刺桐与兴克兰(广州城)——中国人将瓷器转运出口至印度诸国,
          以达吾乡摩洛哥”他还说:这种瓷器是“世界最佳者也”(见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既然当时德化是泉州地区重要瓷产区,
          泉州又是世界重要大港,
          马可波罗和伊本•拔都他都盛赞这里的瓷器,
          可见德化瓷器由泉州港销往意大利和摩洛哥的可能性也完全是存在的。

      Processed in 0.149(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