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波 ・ 粒 ・ 超弦--从气韵生动到极简素朴黄藏右作品展

        作者:核实中..2018-03-14 15:35:50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6)波 ・ 粒 ・ 超弦--从气韵生动到极简素朴黄藏右作品展

            (2/6)黄藏右 無題 196x260cm 丙烯 1999年

            (3/6)黄藏右 量子山水 196x390cm 丙烯 2004年

            (4/6)黄藏右 波·粒·超弦 01701 106x60cm 丙烯 2017年

            (5/6)黄藏右 波·粒·超弦 01601 197x300cm 丙烯 2016年

            (6/6)黄藏右 波・粒・超弦 01801 162x130cm 丙烯 2018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波 ・ 粒 ・ 超弦--从气韵生动到极简素朴黄藏右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03/17~2018/04/08
            展览地点:[重庆]-重庆市江北嘴CBD万科御澜道2楼-(M-ART艺术馆)
            主办单位:万科御澜道 承办:M-ART艺术馆 锦瑟画廊
            参展艺术家:黄藏右

          学术主持:王林

          策展人:张琪

          开幕时间:2018年3月17日下午3:30


          抽象绘画为谁而为

          ----黄藏右作品序

          王  林

          传统美学讲究“气韵生动”,是一种以一驭万的说法。气之为韵要达到生动,来自虚实之间画家对审美关系的精准把握,以至于把气的无形的精神性当作人与艺术品的内在能量去领悟,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根据。

          对于绘画的现代性而言,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文化意识的个体化,由此和具体独特、现世存在的人发生联系;二是艺术语言的知识化,其创造性当随今天的思维方式及科技状况而有所改变。

          正因为如此,谈论当代艺术更需要感性之于理性的力量,这一点对具有绝对性和极端化的抽象绘画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黄藏右的绘画创作是从台湾抽象水墨开始的,尽管他使用的颜料是打底剂混合水性的丙烯。这种材料使用的好处是:易于形成高低变化的肌理和黑白关系的基调,有利于改变文人书画囿于惯性浸润的单薄效果,可以在更大尺幅和厚实的底子上自由发挥。更进一步,则是绘制过程的乱中取胜,以无序的偶然性来改变色彩与块面构成的模式化,于表现倾向中抒发胸中块垒。值得指出的是,画家注意以其异质性突破现代主义情结,从中呈现出位之思的当代诉求。不管是现成品置入,还是图案纹样并置,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画面的统一性,力图增加视觉感受的复合度。

          本来,黄藏右可以这样一直画下去,成为一位很有延续性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如刘国松、陈正雄等台湾艺术前辈之所为。但他在2008年画完数幅大画之后竟然蛰伏七年,然后摇身一变,于2015年另辟蹊径,开始创作《波·粒·超弦》系列作品。我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经历了什么,其蛛丝马迹显然与作品《量子山水》有关,之后他对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兴趣,让自己的创作热情陡涨,一发而不可收拾。

          其间的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品制作仍有肌理、黑白及色彩关系的复杂度,画家对于响亮色彩的对比效果,始终情有独钟。但新近作品的突出之处,乃是尽量除去客观载体(如山水秘境、大地景观)和主观表现(如内心迷失、情感苦闷)的因素,让绘画还原到元素化的极简状态。冷抽象式的追求,与极简主义艺术及孟菲斯设计倾向的视觉经验不无关系,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惊。这种表达不预设主客观意义,成为物与人、科技与人文相互激发、相互发生的创作过程。

          黄藏右说“他的新系列作品是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而引发”,其水墨韵味的创作形式,解构成《波·粒·超弦》系列的个人化差异性的创新风格。后现代思潮扬弃传统美学的意义与目的,打破以「美」为标准的终极要求,把「荒谬性」作为「反艺术」、「反美学」的核心理论,从而展现出真正的创作自由,将艺术创作引导至多元、无边界的扩散领域。

          画家认为“艺术创作的核心是个能量问题,而整个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能量形式的传导”,因此他延续着中国美学气势磅礡的精神性,一直到意识能量的主体性探索。其作品穿越当代艺术的浮面与亮丽、耸动与强烈、表层化、平面化、浅薄化的形式主义,更寻求自我独特艺术的意识纵深。

          由于人的存在,世界已不再纯然自在。人对于世界的把握,只能实现在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对艺术而言,精神能量和物质属性的相互激发,两者共同具有的生长性正是一个艺术不断诞生的创造性过程。

          黄藏右近作对宇宙本质和当代艺术的认知,自有其深刻性。而我更感兴趣仍然是艺术家个体在图像表达中的创造力。画家以点粒、凹纹、颤动的立体弦线三种方式,来构造几何形外观的种种变化,画面平稳而大气,简朴而直接。其品性恒常、专注、精致,线性与光影的律动感,极有韵味。再加上构形不无巧思的异样和荒诞,总能让观者沉浸其间,感动不已——因为宇宙的深邃与奇妙,也因为生命的平易与珍贵。

          是为序。

          2018年2月13日

          于四川美院桃花山


          黄藏右,1964年生,台湾嘉义人。2004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 美术创作硕士班。现为职业画家,从事当代绘画创作。曾旅居法国巴黎研习绘画,并参与举办多次群展和个展。

          于台湾「国立艺专」求学期间,连续三年获「国立艺专师生美展」油画类第一名。作品《悲草》获1990年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中华民国现代美术」新展望奖首奖,作品由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1992年获「奇美文化基金会」奇美艺术奖,作品由奇美艺术馆典藏,及作品《封存与架空》入选1992年「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 2001年获「台北美术奖」优选。及获「洪都拉斯西班牙文化协会」文化交流奖章。2009年获「台北国际艺术评选赛」新锐艺术家特别奖。

      Processed in 0.138(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