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说后山”黄启佑作品展

        作者:核实中..2017-08-11 15:37:07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12)“说后山”黄启佑作品展

            (2/12)《道书》 黄启佑 40x50cm 2015年 布面丙烯

            (3/12)《南山秋》 黄启佑 100x150cm 2015年 布面丙烯

            (4/12)《水晶鞋》 黄启佑 30x40cm 2016年 布面丙烯

            (5/12)《望秋山》 黄启佑 40x50cm 2015年 布面丙烯

            (6/12)《仙·鹤1》 黄启佑 20x25cm 2015年 布面综合材料

            (7/12)《仙·鹤2》 黄启佑 20x25cm 2015年 布面综合材料

            (8/12)《一本画册》 黄启佑 75x100cm 2014年 布面油画丙烯

            (9/12)《一山》 黄启佑 100x150cm 2015年 布面丙烯

            (10/12)《一枝梅》 黄启佑 100x150cm 2016年 布面丙烯

            (11/12)《远方看到一棵松》 黄启佑 60x70cm 2016年 布面丙烯

            (12/12)《杂花》 黄启佑 30x40cm 2016年 布面丙烯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说后山”黄启佑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8/19~2017/09/15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辛店路1号清花园18-8-(復言社)
            主办单位:復言社
            参展艺术家:黄启佑

          开幕时间:2017-08-19 15:00

          开馆时间:A.M 10:00 — P.M 22:00


          对风景的感知源于自我意识,一种不明言的内在指令。

          一个独特的风景取决于构成元素的形和式,以及元素之间组合的空间配置。无论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还是秉承怀古精神的中国,在两者的审美传统中,废墟和残件因其不完整性具备了时间的维度,并承载了记忆的功能,故而成为一种理想风景的书写元素。

          黄启佑所创造的那些风景,常是一些四下无人、寒烟衰草的荒凉之境,三两山石、几只仙鹤、一把长凳、一座孤塔、些许枯树,每件元素都好似来自于不同故事和不同时期的残件、废墟,散落在冷清的空间配置中,观之使人产生一种古今之感。

          这种“记忆绘画”以痕迹作为叙事的主体,以废墟和残件作为痕迹的迹象和表象。痕迹,是那些已离开事物留存的踪迹,是昔日辉煌建构仅剩的断壁残垣,是茶汁在席布上留下的斑驳沾染,是人去楼空后空气中温存的气息,是惊醒时刻记忆里残余的梦境片段,是褪色的照片所唤起的犹新回忆。痕迹是神秘的,其指向是模糊的,见仁见智的。痕迹亦是轻盈的,如文言文中的语气词一般,作为一种营造语气和断句的符号,看似无意义却有着决定性的因素。痕迹从不孤立地出现,只有将作为表象的元素连接起来观看,并将目光投射到元素之外的“虚空”里,才能寻得梳理碎片化叙事所需要的隐藏逻辑和线索。

          废墟这种视觉元素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和古典主义审美趋势,这种回溯并不是机械的仿古和返旧,而是建立以自由意志为基础上的效仿。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艺术家们效仿的对象可以是载入史书的伟大传统,也可能是一些被遗忘的图像碎片,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流行视觉元素,甚至是一些更加个人化的记忆碎片。当代与传统是互相包容且不可区分的,启佑的作品所蕴含的这种时空重叠性,正是通过他感性的笔墨配置表现了出来:用新的角度去观看历史,在一些痕迹和片断中找到历史的某个凝固的瞬间,并用之作为一个过渡点,重新创造一段个人的历史。

          ——陈旻


          黄启佑简介:

          1987年生于广西南宁。

          2010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居厦门。


      Processed in 0.102(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27(mb)